中国发展网讯 3月28日,“秋水长天——清代单色釉瓷器展”在奉贤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共遴选清初至光绪时期单色釉瓷器118套,共分11个板块,涵盖红、蓝、黄、白、青等多种釉色,以单色釉瓷器纯净之美,展现清代景德镇瓷艺的巧夺天工。
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奉贤区文物局局长项华表示,瓷器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而单色釉瓷器,更是瓷器世界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本次“秋水长天”展览中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色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更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奉贤区文旅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着力提升文化品牌内涵,持续推动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奉贤博物馆作为奉贤新城的文化地标,未来将继续聚焦贤美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赵婧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是通过上海文物商店改革后成立,承担征集、鉴定、保管、研究、开展交流活动等职能。成立以来,中心立足库存藏品资源,一体推进文物清理、研究和成果转化,已举办多个展览。此次与奉贤博物馆合作举办“秋水长天——清代单色釉瓷器展”,共同开启这场单色釉美学之旅,既是一次专业理念的共鸣,又是一场资源优势的互补,更是一次文化使命的共担。单色釉的纯粹之美,恰如文化传承应有的初心。期待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双方及文博界同仁能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文物保护、研究、展示的创新路径。
来自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的研究馆员施泳峰老师分享展览亮点。铜、铁、金、钴、锰、锑……不同的金属在不同烧成温度与不同浓度的条件下,形成红、黄、蓝、青、绿等多变的颜色。年代、款识、器型……每一件单色釉瓷器背后的故事在其言语间如一幅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
单色釉又称一色釉、一道釉,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从商开始,中国单色釉瓷器经历滥觞、发展、成熟,于清代臻至巅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绚丽多彩的篇章。清代是中国古代制瓷的集大成时期,尤其在康、雍、乾三代,所造之器精美绝伦,色釉瓷器制作达到历史顶峰,不仅恢复了大量失传的釉色品类,还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锐意图新,新创了郎窑红、胭脂红、柠檬黄、天蓝釉、炉钧釉等佳品,开创了古代制瓷工艺的崭新局面。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反映了宫廷的审美意趣,也成为礼制及等级制度的象征。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自即日起持续至2025年5月18日。为深入诠释清代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精髓,奉贤区博物馆特别策划“瓷刻技艺”“泥塑工艺”等体验活动,观众可亲手揉捏陶土,仿制经典单色釉器型,感受“泥火交融”的古老智慧;体验在素坯上镌刻纹样,体会“以刀代笔”的匠心传承。通过触摸泥土的温度、聆听刻刀的韵律,观众不仅能领略单色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真谛,更将在动手实践中完成一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对话。(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