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报道 8月20日,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上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嘉定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的“走进仲裁 和谐嘉园”政府开放月活动在嘉定工业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举办。现场代表们通过沉浸式体验劳动争议在“家门口”高效化解的现实场景,零距离感知基层调解仲裁服务的便捷性与专业性,切身感受上海人社领域法治化建设的创新成果与民生温度。
近年来,上海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部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源头预防、基层化解、多元协同为核心,全面提升劳动争议化解效能,既保障了劳动者“安薪无忧”,又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持续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矛盾“早发现早化解”。目前,全市216个街镇乡已实现基层调解组织100%覆盖,并延伸至楼宇、园区、商圈,建立了“流动调解室”“企业调解委员会”等末梢节点。其中,嘉定区人社局于2023年率先试点整合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与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立了一支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为服务嘉定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创新多元机制,构建高效解纷“闭环体系”。近年来,市仲裁院聚焦重点区域差异化需求,先后在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陆家嘴金融区等开放枢纽增设巡回庭、派出庭,同步设立新就业形态一站式调解中心、外商企业调解中心,形成“三庭二中心一本部”多元格局。实践过程中,通过“一本部”统筹调度与“多网点”属地联动,有效推动了重点区域仲裁服务的就地办结,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本次政府开放月活动以“‘序’鉴流程 ‘韵’听公正 ‘慧’议和谐 ‘言’达心声”为主题,通过精心设置的四个特色环节,全方位展示了劳动争议属地化解的工作机制与服务成效。
“序”鉴流程·沉浸式体验: 代表们实地探访了嘉定工业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观摩从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多元化调解室、立案审理厅到“调解+就业”帮扶点的全链条服务流程。活动现场贴心设置了市仲裁院青年仲裁员志愿者咨询点与属地就业帮扶专席,同步为到访企业及劳动者提供精准、专业的一站式服务。
“韵”听公正·零距离旁听:代表们现场旁听了一起由市仲裁院管辖、发生在嘉定属地企业与其员工间的劳动争议庭审。通过零距离庭审观摩,代表们接受了一场生动直观、流程可视的“普法公开课”,对仲裁规则,尤其是仲裁程序的严谨性与透明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慧”议和谐·互动式交流: 在交流环节,动画微课《和谐“申”活 “劳”有所安》对嘉定工业区劳动争议属地化解的核心工作机制与区域特色进行了生动的解读。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代表、劳动者代表、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代表、法律援助律师代表及仲裁员代表结合亲身经历与真实案例,深入交流了监察协管与调解员“两支队伍整合”、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等机制在基层实践中的显著成果与宝贵经验,共同描绘出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的生动图景。
“言”达心声·寄语向未来: 活动尾声,代表们在留言卡上写下参与活动的真切感受与深刻思考,对如何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劳动争议属地化解工作积极献言献策。这些宝贵的第一手反馈与建议,为人社部门未来工作精准施策、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方向。
自2023年起,市人社局持续打造“走进仲裁”政府开放月品牌,有力彰显了政府主动公开、倾听民意、优化服务的决心,成功架起了职能部门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今年“走进仲裁 和谐嘉园”政府开放月活动更是进一步创新形式,打出了品牌效应。一是属地化解显特色。深度融合嘉定区“两支队伍整合+三级联动机制”的劳动争议属地化解模式,通过沉浸式调解中心参访、庭审旁听等环节,生动呈现“源头预防-多元调解-仲裁兜底”的全链条解纷效能。二是青春志愿添动能。联动“法治人社 志愿青春”实事项目,组织青年仲裁员志愿者对接企业,现场设立政策咨询、法律体检服务点,为企业提供合规用工“靶向辅导”,将普法宣传转化为惠企纾困的精准实践。三是多元协同强根基。邀请企业代表、劳动者、调解员等多元主体参与互动访谈,构建“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优化”的政务公开闭环,推动服务供给与民生需求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