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解码重组使“百年老店”破茧新生

2022-05-13 11:3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厂区。拍摄:朱友松 图片来源:中信泰富特钢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厂区。拍摄:朱友松 图片来源:中信泰富特钢

文/缪晓琴

弹指一挥间,旧貌变新颜。中国经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正驶入创新领跑的新时代。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中国特钢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近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全球并购浪潮的推动,特钢企业的兼并重组正加速展开。

一百多年前,大冶特钢的前身大冶铁厂以“实业救国”的拳拳之心,率先点燃了中国近代冶金工业的熊熊炉火。此后的大冶特钢又掀开了新中国特钢产业的序幕,托起“长征”腾飞、“神舟”遨空、“蛟龙”潜海的梦想,铸就“大国重器”的脊梁。然而迈入21世纪,因种种原因,大冶特钢不仅“特”字不再明显,经营业绩也连续出现亏损,逐步陷入困境。

2004年,大冶特钢被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收购之后,经过整合重组,尽管在钢铁市场产能过剩、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逆境中,但通过转换观念、锚定方向、升级改造、创新驱动等一系列转型升级,大冶特钢快速迈入“湖北企业100强”和“湖北省隐形冠军企业”之列。如今,大冶特钢不仅能够继续为中国制造、超级工程提供高品质的关键部位制造用钢材,“三高一特”产品也赢得市场话语权,销量持续增长。大冶特钢是如何通过重组转型浴火嬗变,步入崭新发展阶段的?

当今世界,高端装备对材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已成为我国钢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克服的一重重瓶颈。国家实施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战略,正是面向世界、着眼未来,实现特钢产业产品质量更好、生产环境更优、发展更可持续的重要举措。

1993年,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与江阴钢厂合资成立江阴兴澄钢铁有限公司(现称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开始涉足钢铁业务。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紧密结合给企业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通过改革创新、精益管理和持续投入,兴澄特钢用“三个五年”完成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战略转型,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迅速步入了全球先进特钢企业前列,是目前我国特钢行业的标杆和旗帜。兴澄特钢的良好发展增强了中信泰富投资钢铁业务的信心。2004年,中信泰富收购控股了大冶特钢。新的管理机制和新的依托平台为大冶特钢转变观念、浴火重生创造了条件。

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向“专、尖、精”迈开产品升级步伐。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已深刻调整,特钢企业必须把牢中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路径。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名片,更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冶特钢汇入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生产体系之后,立足现有设施和工艺基础,利用母公司提供的资金支持提能级、增品质,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填平补齐”技术改造,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按照常规产品特色化、同质产品高端化、高端产品尖端化的要求,推动产品从常规向高端转移,研制汽车关键部件用钢、海洋系泊链用钢;从优钢向特钢转移,开发轴承钢、齿轮钢;无缝钢管由通用向专用转移,研制高强管、耐高温高压管。另一方面,坚持不做全能冠军,聚焦单打冠军。在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大背景下,大冶特钢个性化产品合同不减。中厚壁无缝钢管品种实现专业化生产,成为行业引领者;石油用钢等高端特色产品,成为拓展国际市场的利器。

引进市场经营理念,建立高效运作的产供销一体化机制。作为传统国有企业,大冶特钢员工原先习惯只专注于执行主管部门规定的生产任务,而忽视了市场营销及采购环节,是典型的生产型企业。兼并后,大冶特钢嫁接来自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理念,由总经理亲自抓采购和销售,还专门成立市场部负责收集市场上的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信息,将产品销售放在企业生产决策的头部位置。每天召开一次信息反馈短会,每10天召开一次经营例会,研究钢铁市场的变化趋势、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政策调整、同行企业营销战略等市场变化趋势,前瞻性地制定销售策略。

转变组织管理方式,实现管理扁平化、高效化。经过转型,大冶特钢所有的能动性都围绕实现全年目标进行。如此一来,公司围绕着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涌现。

而企业组织制度、运行机制的根本性改变,则全面调动了所有员工和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和岗位的责权利得到明确,并将收入与贡献相结合,从而激发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大冶特钢的经理人员不再是事无巨细的“体力劳动者”,而真正成为统筹全局的“脑力劳动者”;普通员工既是目标任务的坚定“执行者”,更是推进全员创新的“决策者”。

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早在1922年,革命的火种便已在大冶钢铁厂播下,并世代相传,源远流长,为这座“钢铁摇篮”奠定了强大的红色基因,蕴含着无比丰富而强大的思想力量。各级党组织犹如一个个“红色引擎”,将大冶特钢各岗位的骨干串联起来,引领所有职工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意志,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干劲,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冶特钢党委始终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抓手。通过积极组织到荣毅仁纪念馆学习、赴井冈山革命圣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组织“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党史图片展、进行“大冶特钢红色记忆”宣传等主题活动,大冶特钢党委为全体员工扎根筑魂、固本培元,强化干事创业使命责任,努力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红色能量”,以“特钢强国梦”撑起民族复兴的特钢脊梁。

为找准党建工作出发点和着力点,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大冶特钢党委建立“每年一主题”的工作模式,切实提升了党建在公司各项工作中的引领力。在大冶特钢的员工休息室,一个个模范人物、技能大师的事迹介绍,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党建活动场景尤为醒目。大冶特钢党委创新实施“1+1+1+N”的党群工作例会机制,即公司党委1个月工作总结+1个基层党组织经验交流+1个专题学习+N个基层党组织观摩。届时,会议室将被搬到现场加强服务指导。这不仅促进了党带群团和党纪工团联动机制,也促进了基层之间对标学习。

2009年,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正式成立,在大冶特钢并购重组、生产运营中始终发挥着强大凝聚作用。针对旗下各企业的情况,集团党委全面调研、准确“把脉”、统筹协调,使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和文化等各项资源融为一体,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引领集团发展壮大。结合“乡镇企业的灵活、国有企业的规范、外资企业的国际化”的自身特色,不断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由此,大冶特钢的党建工作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取得了更丰硕的成果。

基层党组织真正强起来、活起来,企业党建才有生命力。为进一步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进党建力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战斗力,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扎实推进“一个组织一个品牌”建设,把企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重点、突破点和探索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防控、清洁生产、质量提升、降本增效、全员创新、班组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大冶特钢党委深入开展“转改强提”(转观念、改作风、 强素质、提效能)主题活动,同时制订方案大力推进 “庸、懒、散、满、慢”专项治理工作。党委推进组干部深入各基层党组织,以“导”为主,按照“整改措施要实质、整改期限要可控、主体责任要落实”的要求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各基层党组织贯彻公司党委指导精神,边整改边发现新问题,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和销号工作机制,对照清单一条一条地检查,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切实效果,促进干部员工思想作风和精神面貌从根本上形成转变。

高品质的特钢是科技炼成的。新时代的大冶特钢党建工作,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依托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成立的集团党校,大冶特钢党委将党的思想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锤炼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技术管理干部队伍。

在“卡脖子”等重点科研项目中,大冶特钢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挑重担”担任攻关负责人,以项目制形式给年轻研发员“压担子”。同时,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如设立个人和团队创新奖,对于重大创新项目,给予团队高额嘉奖。

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大冶特钢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强大的红色基因,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再创百年新辉煌而奋勇前进,为建设钢铁强国贡献硬核力量!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