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技能人才通过应用型职业教育登“云”逐梦

2020-12-18 10:1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全国技能大赛中,管道与制暖项目金牌获得者陈宇航参赛时情景

全国技能大赛中,管道与制暖项目金牌获得者陈宇航参赛时情景。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报道 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海代表队中,来自中高职院校的选手展现出非凡的实践能力。两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凭借扎实的技能水平摘取一金一铜两块信息技术类奖牌,彰显着精彩的人生价值。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梁俊,从小对网络安全非常着迷,进入二工大后经过老师的悉心教育和规范引领不断向着梦想稳步迈进,在本次大赛中一鼓作气拿下世赛项目“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冠军。现为二工大科研助理的袁明,在校就读期间就参加了多项培训和比赛。他凭借广阔的知识面及在学校实训的丰富经验,沉着应对开局不利的考验,获得了“云计算”项目铜牌。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不仅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云计算”赛项和“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上海选手培养基地,还在市人社局的统筹安排下,派出以教务处副处长杨寅春为领队的教师团组,全程对本次全国技能大赛相关项目进行技术保障和观摩学习。其中,杨寅春担任“云计算”项目教练,张飞担任“制造与工程技术”分区区域经理,桑秋云担任“工业机械”项目保障观察员,潘振华和王才峄担任“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保障观察员,王振华担任“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上海代表队教练,肖艳红担任“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保障观察员,为赛事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杨寅春介绍,学校紧跟业界对新型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对原有的专业结构进行主动调整和升级,例如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前沿专业;为网络工程专业加入“云计算”技术相关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增加移动互联网开发相关课程等。在培养高职信息技术人才时也大量采用了“云计算”技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学校还对接美国及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标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技能人才。此次获奖的两位选手均来自于中美合作办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目前,上海市人社部门正围绕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工程技术领域,探索开展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试点,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深化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融通”试点改革,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调查显示,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工资高于全市平均工资1.29万元。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已越来越明亮、宽阔。

据了解,二工大曾培养了“抓斗大王”包起帆、“万能技师”李斌等全国劳动模范,近年来,学校又稳步迈入了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发展之路,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屡创佳绩。在教育部第12届、第13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该校学生获得全国特等奖;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中,该校CAD机械设计项目包揽了一、二、三等奖。

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二工大始终保持对职业教育成才的实践和耕耘。经过科学研判社会需求、深入调研总结学校办学经验现状,确立了“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制定了“掌握职业技能、崇尚职业信用、彰显职业特色”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二工大,学生可以参与真刀真枪的项目,有效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亚马逊、神州数码等一线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智能制造工厂实训基地项目被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予“智能制造智慧学习工场(2020)”称号。

在二工大,学生可以不断充电紧跟技术进步,向高精尖专业化转型。学校通过深化改革,以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内涵、新的动力,从2015级学生开始启动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精简学分,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制度性地预留空间。学校配套推行学业导师制,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具有二工大特点的完全学分制管理方式。踏实钻研的劳模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一代代师生传承延伸。学校将《劳模精神与职业信用》列为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上不单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加以锻造。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