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名家

谢和平:心源妙造——水墨衡山

2025-02-17 14:24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作为中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南岳衡山,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历来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游朝圣之地。记得在孩提时代,爷爷就说,每逢佳节,村里的乡亲们都要步行近百里,去衡山的寺庙里许愿祈福,用自己虔诚纯朴的心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岁月如梭,衡山在我心中的印象并未因时光的流转而迁移。相反,在时光的沉淀中,衡山的伟岸与神奇,始终萦绕在我心中。可以说,衡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基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文化情怀,更是我深爱故土的厚重的眷念。

湘乡的一山一水,始终拂动着游子的情愫。蛇年春节,我尝试用水墨来表达衡山在我心中美的意象,孩童时代的梦境记忆和今日的艺术体会交融互释,我对衡山的艺术感想,因此化作水墨写意山水画系列:

《祝融峰》古道圣都弥仙气,只为祝融看天峰。以近景表现凸显建筑本身,巧用烟云掩映之法,破墨润于两旁,幽深旷远,山骨出没,林梢隐显,造化神工。

《衡山南台寺》烟岚映山光,塔影古洞天。水墨浓淡相交,呈现苍松挺拔坚韧浑然之姿,笔法虚实变幻,尽显远处佛塔在韵化清虚中之怡然,一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境界淋漓尽致。

《衡山福严寺天下法院》松室禅影心,莎庭道心静。画面以泼破交融之法将幽密树木与建筑实景枯润互映,门口一僧若隐若现,浑厚中透出清虚疏宕之韵,旷远清幽。

《衡山祝融殿》山高云淡心自静,万物安然在其中。用极淡之墨渲染山峰,以求表现出云雾蒸腾的感觉,建筑与山林在雾气弥漫中错落有致,远处的云海在空蒙之中烘托着画面的轻灵,让人心生向往。

《衡山云海》风吹碧天开,云涌如海来。在水墨交融笔行皴擦间,表现山峰叠翠的苍润之境。点点松风衔苍岩,清新超逸,营造云山雾海的飘渺境象。

《祝圣寺观音阁》清风徐来摇花影,细雨飘逸润新枝。实线空勾与渍墨虚化呈现枝叶交错微风轻拂,给人清雅纯逸之感。

《南岳大庙侧景》淡淡薰风庭院翠,半舍山房待月明。在清丽简淡的墨色中施以厚重苍劲之笔,虚化远树,画面清凉虚静意韵娴和。

《深山观景》细雨叩无声,云山闻轻音。青霭暮色住,岚光忽满襟。在笔墨意象的烟雨诗境中呈现虚实相生,于淡云浑然的天际空蒙间感悟气象万千。

《福严寺侧景》翠影遮精舍,幽径话禅心。浓墨实笔点皴树影婆娑葱郁,淡影画面虚化建筑清静娴雅。

《南岳大庙》石径纵横对南山,古木参天霄汉间。葱葱古木,大庙深隐,虚实相间,水色相拥,氤氲润滋,以落墨之法妙造清韵之境。

《衡山磨镜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泼墨朦胧虚化树木之葱郁,行人掩映,润泽轻柔的福天祥地。

《衡山胜利坊》湘水浩然气,衡岳咏长歌。枝叶婆娑,告慰着这片红色群山,诉说着南山忠灵的崇高与伟岸,墨韵是魂,更是忠心赤胆。

《衡山景点售票处》松叶庭中茂,绿叶抒华滋。墨色简淡,尽显衡山清幽与静谧。南岳松海,只听涛声阵阵若球锽。实与虚,有与无,衡山寻幽正此入。

《衡山祝融峰侧影》水墨开诗境,苍韵满雨烟。树木浓荫繁密处,山路蜿蜒曲折,掩映其中,清新秀逸中又见郁郁盎然生机。

《衡山烟云》矗立九千丈,置身霄汉间。纵横尽云海,咫尺即天关。薄雾漫山,似人间仙境,有无即道,若禅音徐来。

《南台禅寺》遥闻精舍钟,微径渡深松。松风庄严中虚化出净悟,重墨淡染中,静谧出禅意,行人掩于景,笔意慧于情。

《青山过雨》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观云听涛,胜似仙境,在充满诗意的朦胧里,去追寻至善与真性和道通为一的天地精神。

《峰插云霄如玉碧》青山叠翠绕云烟,松树亭亭立岭巅。以留白之法塑造群山之影,苍松矗立,山石相偎,一片天际凝重幽远。

《细雨绿林深》绿树拂春雨,青山带晓烟。空山林木烟岚动,芳草无径待落花。幽深壮阔,雄浑深邃诗意的表达了心境妙造。

山水画之意象的建构与表达,是内心情感的依托,是精神回归的家园。笔墨会于心,意象赋流形。衡山,也会随着我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的理解不断尝试做出新的阐发,以期获得新的体悟。

谢和平作品

图片 1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图片 6

图片 7

图片 8

图片 9

图片 10

图片 11

图片 12

图片 13

图片 14

图片 15

图片 16

图片 17

图片 18

图片 19

图片 20

图片 21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