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发展聚焦

“他和韦神好像啊……”702分的金华学霸刷屏浙江朋友圈,金外创校廿载结硕果

2025-06-27 14:1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截图_20250627071918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何煦同学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这几天,夏季刚刚开始“发威”,天气渐趋炎热,比天气更“热”的无疑是全国各地的高考陆续放榜出分。在浙江金华,许多市民的朋友圈更是被来自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的何煦同学“刷屏”,他的学习成长故事令许多家长、学生动容。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更有网友、读者纷纷留言“他和韦神好像啊”“韦神老家(祖籍)也是浙江金华东阳的,气质看上去都很纯粹。”“这个孩子也是非常热爱生活的,地理也超级棒。”……

    “和韦神很像的”的何煦同学有什么特点?

那么,来自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的何煦同学为何受到家长、学生的喜爱呢?记者从金华市外国语学校获悉,该校何煦同学总分702分,浙江省前100名。具体分数:语124、数142、外139、物99、化100、生98。出分的当天下午,北大已经与他联系。

对于这次高考成绩,何煦同学总结了四点原因,“我认为有四点帮了我大忙:时间的合理分配,适配的学习策略,稳定的备考心态,以及金外的教学理念。”

——在时间分配上,我选择的是兼顾西瓜和芝麻。我会从宏观入手,将长期目标拆解为月、周、日的具体任务。例如,高三一轮复习时,每月主攻一个薄弱学科;考前三个月,每周安排一次全科模拟训练。在碎片时间方面,我会用课间、午休前等零散时间来背诵英语单词、文言实词或公式定理。积少成多,这些“边角料”时间最终成为提分的关键。 

——在学习策略上,我认为课前、课上与课后需要兼顾。以数学为例,课前的预习,我采用熟读课本,再研究例题的方式。在课上,专注听讲,重点记录老师强调的思维逻辑和易错点是重中之重。比如本次高考的最后一题所用到的和差化积公式,其实就是课上的拓展知识,这是光看书本所得不到的。课后的重心,我放在错题本、提问以及和同学讨论上面。我的错题本按知识点分类,每道题标注错误原因。每周重做一次,直到完全掌握。高三后期,错题本是我最重要的复习资料。老师永远是最好的伙伴,只要你肯问,金外的老师必然乐于为你答疑解惑,不能因对老师的敬畏心理而失去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同学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战友,在讨论的头脑风暴中,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无论你现在面临着怎样的情绪,请牢记:心态稳则高考胜。模考成绩起伏是常态,我曾因数学连续两次失利而焦虑,但通过分析试卷发现答题策略的问题,调整后成绩迅速回升。避免过度关注结果,专注于每一天的进步,也是一剂灵丹妙药。

——此外,金外的教学理念其实也是我的一打大助力。金外倡导“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提倡因材施教与学习自主性,这给了我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这可以说是我成绩的关键基础。

“高考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它考验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习惯、毅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何煦说,愿我们都能在追梦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微信截图_20250627072024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鸟瞰图

金华头部学校再交出优秀成绩单

诚如何煦同学所说“在金外,遇见更好的自己。”而何煦同学的故事更是许许多多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优秀学子的一个缩影。

刚刚放榜的2025年浙江高考:普通类一段线490分,特控线592分。从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的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其作为浙江金华头部学校的实绩:据不完全统计,该校今年参加高考共10个班、总人数352人,上特控线289人,比例高达82.1%。浙大预估线(655分)以上63人,占17.9%;7位学子位居浙江省前500名,创新1班平均分超特控线73分;3位高分同学通过“强基计划”可被北大、清华录取;11位同学已通过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三位一体”测试。……

在过去的2024年高考中,该校有浙江省前100名的学生被北大录取。从首届创新班成立的2013年迄今,几乎每届有考上清华北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炎热的六月,在高考出分再传喜讯的同时,金华市外国语学校20周年校庆发布1号公告,12月乔迁8亿新校

在6月24日举行的金华市外国语学校20周年校庆发布仪式上,师生代表以动人的细节回顾了在金外校园生活学习的点滴与教书育人的记忆;在清北等名校就读的毕业生代表发来感人视频,感谢母校栽培、祝福母校生日。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理事长吕潮阳郑重发布二十周年校庆1号公告,学校将举办系列盛大校庆活动,如学术论坛、校友联谊、成果展陈等,回首廿载辉煌历程,共商未来发展大计。12月上旬,诚邀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及各界人士齐聚金外新校——一所投资8.38亿元、占地168亩的现代化新校,赓续往昔情谊,共绘发展蓝图。

微信截图_20250627072110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新校园效果图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范启尧深情回顾建校历程:2005年4月,金华市教育局正式批复建校,同年8月31日,6个班级、18位教师与243名学子齐聚一堂,共同开启金外教育的璀璨篇章。2008年创办高中,至今已有高中毕业生15届。2008年首届3个高中班88人,发展到2024届10个班334人,特控线率持续攀升;从2012届1人总分跻身全省第98名,到2024届3人勇夺全省第26名、52名、106名;从2013年创立首届创新班,到自主培养第一位学生考进清华大学、现在几乎每年都有清北生。

创校至今,金外走出了质量由弱到强、升学由单一向多元的发展之路,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为金华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校校庆首场活动直切学术主题,聚焦师资提升建设,“双导师”名学科品牌建设论坛开讲——江苏省昆山中学名师团来校助力金外学科品牌建设再上层楼。研讨会上,两校签订“共商共建,共享共荣”友好学校备忘录,并为昆山中学语数外学科带头人、名师代表颁发专家聘书。

范启尧表示,学科与师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他们将通过“校内带动、外校引领”双向赋能模式,与昆山中学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三阶联动”培养体系:校内导师夯实专业根基,昆中名师引领实践创新,校际互动促进协同提升。

在位于金华人才公园之畔的这座秀美校园里,以学科知识为注脚,誊写温柔动人的诗行;用独属于金华的印记,传唱八婺教育之金声。”无论是课上授课时的循循善诱,还是课下对学生的谆谆教导,都化为一声声老师们对学子鼓励与祝福:“愿你们,必将带着金外人的骄傲,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点亮未来的光。”。

诚然,这也是金华教育之光,浙江教育之光。(沈贞海)

微信截图_20250627072050

微信截图_20250627072035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