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城以产而兴,产因城而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新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大突破推动赶超跨越发展,是浙江省金义新区坚定回答好金义主轴拉动力提升和金华市区首位度提升两大“必答题”,全力以赴打造全省“第四极”的核心区、增长极的必由之路。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金义新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经济总量得到大幅增长。2024年,全区GDP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迈上400亿元大关;紧紧锚定构建“3+3”产业新格局不动摇,主导产业集聚度超6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首破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连续3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总投资245亿元的15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金东,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450亿元;土地指标争取量、土地供应量双破万亩,产业新空间有力拓展、新动能更加充沛……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新区把事关发展长远、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化为新区大地火热实干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新区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干字当头、赶超跨越”的昂扬斗志和做大做强做优产业的坚定决心。
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新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坚持工作力量、要素资源向重大项目集中,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人人躬身入局、个个挺膺担当”的磅礴合力,撬动一场日新月异的产业变革。从项目建设“润马速度”到招大引强落地投产“零跑速度”,一个个多跨不协同、一贯不到底、落实不高效等问题强力推进解决,以干破难题、以干抢发展,一个个重大项目如强劲引擎,推动我区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当前,新区既面临国家推出一揽子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增量政策的难得机遇,也有区域发展势能蓄积至历史峰值的坚实基础,还有自贸区、枢纽区、省级新区、高新区、都市区“五区”叠加优势日益凸显的发展动能,可以说是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具备最好的发展条件。这不仅是开启新一轮赶超跨越的黄金窗口期,更是塑造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打造平台、大干项目、大抓产业,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产业做大做强,凝心聚力打造产业之城,就一定能够交出赶超跨越发展的高分报表。
打造产业之城,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既是优化新区产业结构的应有之义,也是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之举。要立足新区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新能源及其上下游全产业链、信创及视频类硬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上下游无缝对接、互利共赢的新兴产业集群,让新能源产业成为新区最具辨识度的“金名片”。 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打造以效率为核心、以开放包容为根本的最优营商环境,通过强化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生态、推动集群成链,让新兴产业蓄势“加速跑”,成为支撑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打造产业之城,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新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其转型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要深刻认识到“传统”不等同于“低端”,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品质美妆三大传统产业提质焕新。聚焦数实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绿色附加值,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打造产业之城,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抓紧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是新区夯实“增长极、新中心”地位和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的关键。要以前瞻眼光和战略魄力,统筹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抓好未来产业培育,推动人工智能、6G网络、生命科学等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会展、电竞等服务业快速发展。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引育高端人才、创新支持政策,力争在若干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形成先发优势,走出创新驱动、集群发展、数实融合的新型工业化“新区路径”,为新区下一个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积蓄最强力量、抢占竞争制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金义新区在产业发展上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并以其独特的吸引力“筑巢引凤”。6月13日,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有着卓越技术水平的金华有怡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正式落地金义新区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总部落地启用仪式上,该公司最新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进行了精彩的演示。据悉,“有怡科技”聚焦通用机器人先进软硬件研发,深耕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轮足机器人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体系已深度渗透工业巡检、特种作业场景、智慧物流配送、智能仓储等多元业务场景,广泛服务于B2B/B2C全链条商业生态。
近年来,金义新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在产业升级等领域取得不断突破,全区已集聚23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有怡科技”选择将总部设在金漪集,正是看中这里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金漪湖片区得天独厚的产城融合环境,将为我们未来业务发展以及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提升提供最佳土壤。”“有怡科技”董事长刘轶说。
“有怡科技”从签约到投用不到100天,体现了新区招大引强的“加速度”“硬实力”“强磁场”。从政策精准滴灌到要素高效配置,从企业落地投产到创新生态构建,在产业升级之路上,新区始终以“全周期服务”为纽带,围绕政策、要素、创新等关键环节打出“组合拳”,打造以效率为核心、以开放包容为根本的最优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创新驱动、集群发展、数实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大步迈进。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打造现代化产业之城,核心在于构建梯次接续、动能强劲的现代产业新格局。金义新区已迈入“港廊一体、双核聚变”的新阶段,决战“双千亿”目标的战鼓催人奋进,唯有以更精准的靶向施策、更务实的攻坚举措,方能以产业“含新量”推动发展“含金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澎湃动能。(沈桦、潘逸、苏宣萌;图据金东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