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周易、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武义要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山区县样板,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是在农村,但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是在农村……”9月1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召开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展示该县一年来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该县副县长黄君俊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武义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相关情况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目标定制“细”,坚持细处着眼、实干为先
为确保行动科学、有序、高效,强化一组一方案、一图一推进、一周一交流“三个一”工作机制,推行季度赛拼创、每月报送“一村一策”进度等工作模式,将工作目标时间上细化至年、月,空间上细化至联盟、村。
强村方面:力争到年底,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80%以上,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30%以上。到2025年底,全县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0%以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幅不低于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截至7月底,武义县258个行政村实现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总收入20万元以上全覆盖,全市排名第一;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97个,占比37.6%,全市排名第三;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51个,占比19.77%,全市排名第二。
富民方面:武义县全年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75元,同比增幅达到10.5%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950元,同比增幅达到15%以上。二季度,武义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394元,同比增幅19.5%,延续一季度开门红态势,继续排名26县第一。
任务分解“小”,注重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为实现农民收入有新突破、村集体收入有新提高,武义县以省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第一批强村惠民实践试点为契机,抓实三项“小切口”,努力实现“大撬动”,力争奋力跑出武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速度。
村富带民富,拓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新路径。一方面,村集体用实用活飞地抱团、公司强村、闲置盘活、民资合作、片区组团、农旅融合、股份众筹、龙头带动、土地银行、特色农业等“强村十法”,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百团援助、千企鼎助”共建共富行动,组建“助村帮帮团”,动员全县千家企业(商会、协会)结对159个薄弱村开展共建,以“5+1”形式常态化开展“五送六助”活动,提升结对村“消薄”活力,争取达到每年增收5万元的目标。
产业促共富,绘就特色产业共富新图景。围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扩大优势资源溢出效应,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双强行动,扎实做优有机农业,强化配套创业政策,实现科技兴农、产业富农、以工补农,产业发展与农民共富良性互动。如王宅联盟龙门双岩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建成后将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研发、产业配套和农业体验四大功能,为武义农业产业共同富裕打造示范样板。
先富帮后富,构建低收入群体共富新格局。以产业带动、政策扶持、结对帮扶为抓手,统筹打好“数字强农”“产业富农”“联结助农”“互助惠农”组合拳,有效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路径,实现多维度共富扩面。上半年,“双百共富”食用菌扶贫项目为省级重点帮促村和全县低收入农户分红172.5万元。
攻坚落在“实”,倡导实处着力、项目为王
作为山区26县之一,武义县偏远山区村资源匮乏,“自我造血”功能薄弱,对此武义县实施“结对共建,项目攻坚”策略,改变“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单村运作模式,走出多种协作共富路子。
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县内组建武义县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国有企业在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优势,统筹谋划县级强村项目,如武义-海宁双腾产业园、武义县众腾高新科技生产基地小微园一期和二期项目等,累计投资20亿元,能为全县薄弱村增收9810万元左右。
在抱团联建项目上见成效。今年,武义县坚持全县一盘棋,推行“强镇带弱镇”“强村带弱村”发展模式,“化零为整”推动强村项目。除县级统筹项目外,全县共有抱团联建项目36个,主要以厂房联建、物业租赁为主,共计投资13.57亿元,能为全县薄弱村增收5940万元左右。其中南北结对抱团发展项目6个,以白洋街道三江村仓储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8484.07平方米,上月已成功招租,每年租金的30%用于白洋街道2个薄弱村及桃溪联盟8个薄弱村的重点帮促,实现带动每村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整。
在省级结对帮促上求突破。探索打造省级结对帮促武义团组共享联盟,通过“1家单位对接落地1个全县性项目”模式,进一步扩大结对帮扶成效。如团组长单位省民政厅本年度为武义县争取浙江省首批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省补资金5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产生近200万元租金收益,同时还将带动附近村民增加350余个就业岗位。
在龙头企业带动上谋创新。武义县立足特色产业优势,依托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深挖有机市场,利用闲散土地开展规模化有机种植、产品深加工。通过联结带动,增加当地农户和村集体收益,同时也带动当地农户就业。
从“富民20招”到“强村十法”等系列增收举措,再到村富带民富,拓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新路径。武义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找到各村最合适的发展道路,念好山区“致富经”。截至今年7月底,全县258个行政村实现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总收入20万元以上全覆盖,全市排名第一;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97个,占比37.6%,全市排名第三;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51个,占比19.77%,全市排名第二。二季度,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394元,同比增幅19.5%,延续一季度开门红态势,继续排名26县第一。
就记者关心的武义县在针对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特色举措,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丁志凯表示,今年以来,武义县以产业带动、政策扶持、结对帮促为抓手,推进帮扶模式创新,有效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路径,实现多维度共富扩面。二季度,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394元,增速19.5%,位列全省山区26县第一。同时,打好“产业富农”组合拳,创新“基地联农+分红反哺”帮扶模式;打好“联结助农”组合拳,创新“资金调配+折股量化”共富模式;打好“互助惠农”组合拳,创新“共享联盟+区域协作”结对模式;打好“数字强农”组合拳,推进“数字改革+返贫致贫”预警模式。
就记者关心的白洋街道探索开辟了“飞地抱团”“跨区联建”等强村富民新路径,白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繁勇表示,今年以来,白洋街道抢抓项目落地,全力推进南北结对消薄项目建设。7月底,武义县白洋街道三江村仓储中心顺利完成挂牌出租,成为打造强村富民、南北对接强村帮扶攻坚战的典型案例。三江仓储中心项目以市场化、公司化运营为核心,在充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要素资源基础上,成立三江强村公司,构建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南北结对”合作关系。同时,创新建立“三供三保”合作模式,搭建人、财、物全要素供给的扶持体系,即白洋“供土地指标、供资金投资、供人才管理”,桃溪“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人力”,确保实现“产业落地在白洋、消薄增收到桃溪”的协作双赢。
就记者关心的作为全国下山脱贫经验的发源地,近年来,武义县不断深化探索,从下山脱贫跃迁到了兴城共富,柳城联盟的具体成效,柳城联盟党工委书记祝伟岳表示,柳城区域发展联盟地处武义县南部,由柳城畲族镇、西联乡、三港乡、大溪口乡组成,包含26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4.33万人。其中,部分自然村坐落于大山深山,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较差,村民交通出行不便。2020年以来,柳城联盟紧紧围绕“兴城、聚人、共富”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以党建统领抓紧抓实队伍建设,全力保障搬迁下山、人聚业兴、复垦增收等工作,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武义县开创“下山脱贫”跃迁到“兴城共富”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础。
据介绍,截至2022年8月31日,柳城区域发展联盟启动了25个自然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下山搬迁工作,25个自然村762户5166人全部顺利完成整村搬迁,腾挪建设用地指标447.31亩,拨付相关搬迁资金超3亿元,补贴搬迁户购置商品房超570套,成功举办两次柳城联盟全域土地整治下山搬迁集中搬迁行动。柳城联盟全域土地整治案例荣获武义县2021年度富民增收“十佳案例”。
就记者关心的武义县针对老年群体的增收有哪些有益尝试,王宅联盟党工委书记俞晓刚表示,帮助农村老年人群体增收,一直是三农工作重要关注点。为了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加快实现农村精准“提低”,王宅联盟在构建党建共富联盟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我们的希望田园”项目在王宅镇吴山下村顺利落地。结合“非粮化”整治和特色农业开发等工作,在王宅联盟党工委牵线搭桥下,省农科院、县供销社、县农商银行和王宅镇吴山下党支部抱团成立了“四帮一”共富联盟,定向帮扶村里60周岁以上仍有就业意愿的老年农民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