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常山县举行“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共建美丽大花园”专场新闻发布会。余晓展 摄
中国经济导报 张桂芬 记者沈贞海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小学课本里这首《三衢道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就是南宋著名诗人曾几描绘的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秀美景色。现在的常山县情,可以用“一十百千万亿”来概括,即一座慢城、十方通衢、百亿产业、千载古县、万亩金柚、亿年奇石。
四大战略定位
中共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表示,常山县通过“四大战略定位”打造 “小县大手笔、慢城快节奏、古邑新气象”:
——“四大战略目标”:美丽中国独具特质的国际慢城、华东地区朝气蓬勃的活力高地、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四省边际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两大战略要求”:项目为王特色为要、担当有为力争上游。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要求,回答的是常山“走什么路、走向哪里、如何走”的问题,探索一条符合常山实际的新时代发展路径。省委提出“四大建设”、衢州市委确立“1433”战略体系后,常山及时跟进,丰富完善发展战略,提出“衢常一体、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东接新衢州、慢城大花园”行动,努力把常山打造成为大湾区战略节点的两江通道、大通道浙西门户的通衢首站、大花园核心景区的慢城风光、大都市区绿色卫城的康养福地。
全国第七座“国际慢城”
目前对于常山来说,“慢”城“快”节奏是其最为鲜明的写照:
据了解,“国际慢城”概念,是起源于意大利,在全球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新的城市模式,通常是在5万人口以下、3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保留传统的文化习俗,在这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倡导慢生态、慢休闲、慢交通、慢生活。“慢城”并不意味着将时钟拨回到过去,让人们过“博物馆中的生活”,而是通过综合现代和传统生活中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因素,提高生活品质。
中共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介绍,常山扛起生态担当,筑牢生态屏障,连续2年获得“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18年出境水水质在钱塘江流域34个县(市、区)中居第一。特别是在常山城郊有一个33平方公里的区域,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宛如“世外桃源”,与“国际慢城”的要求十分相符。2017年11月11日,常山县在挪威领取了“国际慢城”联盟委员会的授牌,常山正式成为全国第七座“国际慢城”。
常山县国际慢城有9个字内涵“深呼吸、放下心、享轻松”,一批“慢村生活”系列的高端民宿,比如村上酒舍、云上轩、不老泉、彤弓山居、云湖仙境等等,声名远播。
快建设、快转型、快创新
“国际慢城”是让更多的外来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但是常山的发展步伐和工作节奏却是“快”、“加速度”的。
——快在项目建设上。常山县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开工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主体结构的45%,今年底即将完成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吸引300多家装备制造、电气电子、家居用品等制造企业入驻,一座绿色科技产业智慧新城即将拔地而起。常山县大力开展“效率革命年”八大会战,广大干部白天顶着日头干、晚上就着月光干,沿江公路、351国道、320国道“二改一”、淳常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快速推进,铺就常山发展的新坦途。投资50亿元的常山江航运开发工程即将拉开序幕,投资50亿元的远山云间旅游综合体项目即将开工。常山县抽调力量、组建专班、驻点服务,占地4500亩、总投资36亿元的赛得健康小镇二期今年5月也即将建成投用,三期年内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第一、国内一流的健康养生小镇,开启常山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常山县提出的“月月有开工、天天在建设”要求,名副其实!
——快在产业转型上。轴承是常山的传统支柱产业,过去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是“低、小、散、乱”现象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该县引进瑞典斯凯孚集团,兼并重组部分现有企业,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建成投产,仅用了1年时间,投产8个月就实现产值4亿元。斯凯孚的引进,犹如投入湖心的一颗石子,引发的“鲶鱼效应”激活了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钙产业同样如此。常山辉埠镇自宋代开始烧制石灰,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进,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甚至占据财政税收“半壁江山”,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矿山破碎、粉尘弥漫、植被破坏。常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坚决开展轻钙产业整治,12天内关停全部16家轻钙企业,同步拆除厂房、复垦复绿。千年窑火熄灭后,如今的矿区正迈向“凤凰涅槃”之路!我们还将9月25日设立为全国首个县级“工匠日”,倡导常山制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快在改革创新上。常山县着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在全省第一个实质性、标准化建成乡镇“四个平台”并全面运行。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到该县球川镇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常山县以此为动力,做好改革深化文章,在全国率先试点公安事项全面融入乡镇“四个平台”,户籍、出入境、交警等117个公安事项实现“一窗式”办理;大力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从建设到投用仅用53天,实现群众诉求反映、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创新实施“低保惠民联办”,为低保对象实施一窗受理、一证通办,成为民政部15个创新实践案例之一。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全县31个部门869个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382个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成为全国不动产登记现场会的考察点。上述举措,深得民心,得到领导肯定、群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