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访谈

浙江师范大学有位郑小碧老师:温暖师情、细腻匠心,做好学生引路人

2025-05-07 11:5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郑小碧参加中国共产党浙江师范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

郑小碧参加中国共产党浙江师范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以“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为核心教学理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出版《“互联网+”的社会化协同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著3部,多项研究报告获省市主要领导批示,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和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金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评浙江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今天的故事主角是2024年砺学奖教金获得者,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小碧。

640 (2)

郑小碧举办“经济学辩论赛”合影

“点名”背后的温暖:课堂里的诗与远方

“时间如水 岁月如歌”——这是郑小碧老师每节课的开场白,也是学生们毕业后仍能脱口而出的“郑氏金句”,这句看似简单的话,承载着他对学生的殷切期望——珍惜光阴,活出生命的厚度。

郑小碧的课堂从不枯燥,点名环节被他设计成了一场跨学科的“诗词接龙”、“文学沙龙”。“你最欣赏的文学作品是什么?”“接这句古诗的下半句!”“答不出的同学要‘罚站’30秒”……大家都乐在其中,学生季垚回忆道:“郑老师会在课堂上唱起《大海》,把经济学理论和生活哲理结合得妙趣横生。”

更特别的是,郑小碧开创了“经济学辩论赛”,让学生围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竞争优势”等现实议题展开思辨,研究生们对郑小碧的课堂评价很高:“郑老师总说‘经济学要活起来’,他的课堂真的做到了理论落地了,知识变活了。”

用诗词唤醒思考,用歌声点燃热情,让知识在辩论中碰撞,让智慧在实践中闪光,他用最特别的方式告诉学生:教育,可以如此生动;学习,本该充满惊喜。

640 (5)

郑小碧参与研究生人人学术报告会

“论文标点也要改”:严师背后的细腻匠心

郑小碧对学术的严谨让学生们又“怕”又敬学生季垚提到自己曾因论文标点符号错误被郑老师提醒“他让我这个急性子慢下来,打磨细节。”而对内向的学生郑小碧则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甚至会根据学生性格、特长等分配任务外向的同学去调研沉稳的同学负责撰写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引导下发光发热。

郑小碧的指导从不止于形式在浙江衢州乡村调研的田野课堂里他带着学生们见证了经济学理论在环境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原先的河流看上去像牛奶一样现在被修复得清澈如故”这条曾因钙产业污染呈现乳白色的“牛奶河”经过当地政府“污水共治”的生态修复后已恢复清澈见底的原貌……。郑小碧以这个典型案例让学生们实地观察政府、企业和村民是如何协同配合解决环境问题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经济学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能改变现实的分析工具。

研一新生还未入学时就在线上会议中收到了郑小碧精心整理的文献包他在线上还仔细地指导学生暑期自习这种“入学前先入行”的培养模式让新生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术路径。

课题研究中为了攻克义乌市场贸易模型的瓶颈郑小碧多次带领学生深入义乌商贸城实地调研“带着学生看到200多万种商品陈列的壮观场面我相信这对他们理解国际贸易会有很大帮助。”郑小碧在接受采访时表明了实地考察的初衷经济学研究既要“入乎其内”深入理论又要“出乎其外”观察现实而义乌市场的实地调研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既严格要求,又因材施教;既深耕学术,又注重实践。用严谨治学、更用真心育人,郑小碧的育人智慧藏于其中

640 (6)

郑小碧(左二)与研究生一起参加义乌国贸改革课题调研座谈会

“凭良心教书”:学生眼中的引路人

在同学们心中,郑小碧是“超越老师意义的存在”。“世界上有两个职业最需凭良心,一是医生,二是老师,郑老师就是那样的好老师。”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孙晓雨动情地回忆道。

郑小碧总会在毕业生返校时张罗聚会,让新老学生围坐一桌聊聊近况,对毕业多年的学生来说这些聚会是难得的情绪树洞,比起电话里的问候,面对面的畅谈更能卸下压力。而对在校生而言,听学长学姐感慨社会冷暖,也成了最生动的“珍惜当下”教育课。

即便学生毕业离校,郑小碧的关心也从未间断。逢年过节,他的消息总会如约而至:“工作顺心吗?”“生活有规划吗?”末尾总不忘加一句“有空回金华看看”。这种不随毕业而褪色的牵挂,让分散各地的学子始终记得在浙师大的校园里,永远有个等着他们回家的“郑爸爸”。

郑小碧对学生的关怀也藏在细节里,忙课题时会为学生安排好三餐,邀请已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来分享经验,甚至关心学生的“人生大事”。他教会学生的不仅是做研究,更是如何合理管理时间,保持乐观心态、在试错中勇敢前行……

“郑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在数字时代过滤噪音的能力,以及如何做一个真诚的人。”学生们还用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心地善良形容他:他像一盏明灯,照亮学术之路;又如一位挚友温暖成长岁月。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最美的样子——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长者的温度。

从教十五载,郑小碧扎根三尺讲台,以卓越成就破浪科研,凭多元履历与前沿探索闪耀学界。他创新教学、点亮课堂,亦师亦友、伴学生成长,将“经世致用,立德树人”融入教育血脉,成为学生学术与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他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始终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一颗育人之星。那些他亲手培育的学子,如今在各行各业绽放光芒,以实际行动续写着师者的荣光,将这份教育的力量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熠熠生辉。(沈桦、毛思诺、何思涵;本稿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640 (1)

640 (4)

640 (7)

640 (9)

640 (8)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