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莲都碧湖平原。尤慧仙/摄
中国发展网讯 以山为架、以水为轴,浙江丽水莲都坚守生态肌理,以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为契机,泼墨挥毫推进田园、乡村、城镇风貌样板区建设,共绘浙西南美丽大花园核心区新画卷,孕育生态新质生产力,实现城乡向“整体大美”同频加速。
一村一貌,构建美丽乡村新图景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用绣花功夫“雕琢”乡村新风貌,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提升。
走进雅溪镇库川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绵成片的青砖灰瓦马头墙,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与周围层叠的山峦和清澈见底的河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江南古村落。库川村作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历史悠久,在入选莲都区第三批和美乡村创建村后,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造,致力于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和谐共生的和美乡村。如今的库川村,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感受这里的历史韵味和自然生态之美。市民黄女士趁着周末与朋友一同前来游玩,对库川村的变化赞不绝口,感叹这里变得更加美丽了,散发着迷人的历史魅力。
2024年莲都区和美乡村覆盖率达40%,甄选沙溪、库川、郎奇3村作为莲都区第三批创建村,累计投资近9千万元,配建14个项目,成功创成省级未来乡村。此外,大力推进堰头村、大港头村、港口村等11个花园乡村创建,实施南山主入口提升改造、乡村道路修复等27个村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5.82亿元。
一田一品,写意水墨田园新画卷
在美丽田园上下功夫,深入田园“洁化、绿化、美化”,全面优化田园生产环境,彻底改变农田环境“脏、乱、差、抛荒”的旧貌。通过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复等各项工程,高起点规划碧湖平原农业产业布局与田园风貌,完成季节性抛荒整治1千多亩,流转土地3215亩,顺利推进总投资2750.79万元、治理面积3851亩的绿色农田项目。
“今年我们成功引进2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博士,2人获得市“绿谷精英”人才称号,2位硕士,为碧湖平原成为以水稻为重点、兼顾山区农业特点的现代种业科创高地奠定坚实基础”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以数字化、智能化农业为抓手,依托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长三角)分中心建设,主动对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省农科院、丽水市农科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行机制,致力将碧湖镇打造成为现代田园示范项目核心区。
让连片农田可耕、可赏、可玩,莲都区投资3325万元、实施10个项目全面串联北乡沿路6个行政村,打造“红韵北乡·桃薯稻香”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推动乡村共富。以滴双线为主轴线,开展环境整治、溪坝修复,改造提升农田观光亭、村庄节点等10多处小微景观,精致化改善基础设施,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激活了乡村经济,实现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效转化。
一城一韵,打造处州古韵新内涵
守好一城山水底色、打造一个共富样板,结合自身特色,谋方案、抓项目、促落地,精心描绘一幅具有处州古韵特色的“丽水山居图”。
莲都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莲都区将立足市区优势,挖掘和传承莲都地域文化的历史基因,依托“山水生态之城、处州莲城之根、人本服务之享”三大突出优势,积极打造具有较高辨识度的综合品质区”。
以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三张清单”为抓手,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城乡风貌提升行动,积极建设莲都—松阳“东西风情·康养畲乡”县域风貌样板区,创成全省首条跨县域畲族文化特色体验风貌游线,全力推进大港头镇创建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同时,以古堰画乡创国旅为契机,发展环景区民宿产业带,环景区成片化、组团化带状建设美丽城镇,不仅全方位提升景区环境品质,还对周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共同打造美美与共的大美莲都画卷。
以溪为脉,筑梦莲都秀山丽水优美生态景观风貌,总投资1.5亿元,建设小安溪幸福河湖项目,以小安溪为生态主轴,“一轴五区七滩十八堰(一堰一景)”为总体布局,结合沿线流域特色,串珠成链,通过高品质的滨水岸线提升区域城乡环境品质。今年4月,小安溪幸福河湖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自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莲都区按照“清洁、整齐、自然、成景”方针,推进景区外围及通道、交通干线周边、城乡接合部等“三个区域”周边短板问题和基础设施升级,共完成整治点位4630个,拆除乱搭乱建构筑物456处、清运垃圾1.26万吨。(莲轩、尚晨倩)
金献光 畲族婚庆活动
文昌阁。莲都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