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杨琰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物业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物业治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近年来,上海闵行区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基层党的建设、民生服务等主要职能,从完善机构设置、优化机构职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数字赋能等方面发力,着力强化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助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一是完善机构设置。优化完善街镇内设机构设置,将街镇社建办、社治办统一更名为社会工作办公室,健全新形式下党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会工作办的调整设置,促进社会工作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有效整合,更好发挥党的领导在社会工作中的优势,把广大群众组织好凝聚好。
二是优化机构职能。社会工作办增加“两新”组织党建、房屋管理所等职能,职能的优化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引领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延伸至物业治理的各个环节,引导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等主体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机构职能优化调整后,健全工作机制是提升机构履职效能的有效途径,闵行区聚焦物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完善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等,形成“一条龙”式的问题处置模式,实现物业治理与基层服务的无缝对接。社会工作办从此在面对物业纠纷调解、小区环境整治、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等具体事务时,打破部门壁垒,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让治理效率大幅提升。比如,江川路街道自内设机构职能的优化以来,聚焦物业服务难题,推动4个“老大难”小区物业费调增通过率超90%,加梯满意度达98%,多次成功调解物业纠纷,投诉量下降42%,切实将物业服务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这种“一体化”治理模式,从根源上打通了物业治理的“中梗阻”,让难点不再难、堵点变通途。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强化街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大数据职能,推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强化街镇在数字治理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比如,江川路街道通过分析12345热线历年数据,制定“削峰、收腰、筑基”实施方案,聚焦物业治理类工单量大的小区,集中各方资源力量重点攻坚。目前,江川路街道5个头部小区所在居委均已退出街道工单总量前十榜单。这种以数据为驱动的治理模式,使得物业治理工作更加主动、精准,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闵行区通过优化街镇机构的职能设置,将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与机构优化的“制度红利”、大数据的“智慧动能”深度融合,不仅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让治理资源得到高效整合、治理效能实现全面提升,为破解物业治理难题提供了坚实助力,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闵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