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蒋雯、记者沈贞海
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志愿服务。日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注重基层群众共建共享,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为群众带去文明新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充分享受到精神文化丰富带来的满足感,物质财富提高带来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带来的获得感。
全面推进,“家门口”建起新阵地
近年来,秉承着“立足现有、整合资源、有效结合”原则,婺城在各社区、乡村精心打造集宣传教育、文化展示、活动阵地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群众“家门口”的新阵地。
日前,记者走进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翻阅绘本,老人们聚精会神地下棋,非常热闹。据介绍,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今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占地800多平方米,设有党建生活馆、儿童之家、未成年人活动室、家长学校、老年照料中心、文艺活动室、茶歇室等区域,可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实践站就在家门口,设施齐全,我们老年人又多了一个好去处。”社区居民陈宗长为文明实践站的便捷和贴心点赞。
最近,新狮街道高村计划对高村大屋进行修缮,将其打造成一个约一千多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村大屋拥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金华市级文保建筑,白墙青瓦,文化底蕴深厚。它是我们高村人的根,也是我们高村人的共同财富。”高村党支部书记高建豪说,将高村大屋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能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盘活闲置资源,为辖区群众提供周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有阵地才有根基。近年来,婺城健全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书记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的组织架构,明确“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点”四级组织体系、功能定位与特色,下好文明实践“一盘棋”。截至目前,婺城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261个,实践点13个,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搭建了一个个新阵地。
统筹资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1月30日,冬日暖阳洒落在白龙桥镇叶店村文明实践站的大院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内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婺城融媒体记者许珂、方婕以群众通俗易懂的话语,为20多位村民带去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宣讲全会精神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家大事,并更加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叶店村老年协会会长叶秋玲深有感触地说。
“人年龄大了,腰腿疼免不了,今天我在这让娃们给我按摩下舒服多了。”近日,由婺城区文明办主办,婺城区益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仁心康复协会承办的义诊活动在婺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60多岁的章阿姨在享受颈椎推拿服务时开心地说。
这是婺城区统筹资源,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的一个个画面。今年以来,婺城区探索多元化文明实践,组建文化、科普、卫教、法律等607支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具有婺城特色“专业管家团”28支做好站所管理,从学校、文艺院团等选聘245名专业人才入所入站“种文化”,打造“润心”基地,并围绕“乐”“礼”“美”“歌”四个字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乡村音乐会”等文体活动,推动实践活动年有计划、月有主题、周有安排、日有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830场次,惠及群众12.5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婺城区还依托数字化技术,全面推进“志愿浙江”“礼堂家”“邻里帮”“文e家”“文化供给共享云”“村务通”等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婺城文明大脑终端。积极推进“数字化村落文化工程”,现已完成15个乡街、13部门资料挖掘梳理,采集照片2.3万余张,文字200余万字,完成数字画像193个,文化旅游线路39条;全面推进文明实践智慧管理云平台,构建移动端、PC端传播矩阵,实时展示文明实践电子地图与志愿服务轨迹图,推送服务菜单120余项,完成点单活动3650场次;礼堂互联视频建设工程分步推进,竹马乡下张家村、蒋堂镇开化村试点运行文化数字服务平台终端,实现时政宣传电子化,文化展示的数字化。
紧扣居民需求、阵地陆续建成、机制逐步完善、服务循序展开,具有婺城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