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天山余脉、茫茫的戈壁滩、苍白的盐碱地、肆无忌惮的风......
那些丛丛的碱蓬和刚种下的小白杨,仿佛是这一片寂静的空间里难得的一些生机。
为积极响应国家植树节活动,弘扬新疆阿克苏市掀起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10月14日,在新和教科局组织下,作为援疆教师我参加了局机关工作人员冬季植树活动。我们一行十多人,前往吐孜鲁克新垦地,要完成教科局包干种植维护的4亩多去年种下的白杨树林的开沟灌溉和补苗的活。
听教科局的老同志介绍,新和县每年要开展两次植树造林活动,县里每个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与植树护林工作,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已经持续二十多年。
植树造林现场,大家情绪高涨,干劲十足。你一锄、我一锹;挖沟锄草、挖坑补苗;中午顶着烈日、傍晚迎着瑟瑟西风,呼吸着饱含盐碱的风沙,没有人喊一声累,叫一声苦,渴了喝点矿泉水,饿了吃一点自带的干粮。
植树结束,所有的同志都灰头土脸,汗流浃背,不少同志手上都起了血泡,腰都直不起来,多年没参加体力劳动的我,更是到最后真的连铁锹都拿不动,握个拳都困难。但看到1500多颗小白杨的引水沟基本开挖成功,保障了冬季的灌溉,个个脸上洋溢着功成的喜悦。
回程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听着民族同事手机里播放的歌曲,看着远处高速公路上往来的车辆,我思绪万千。脑海里浮现今年国庆期间听一位援三代讲述的17名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新疆、屯垦戈壁滩的老兵事迹,他们远离家乡、告别亲人,追随部队进疆剿匪、驻守边疆,从此一辈子没离开过兵团场,他们没有坐过火车、没有住过宾馆,有些甚至连相距六十多公里的和田市都没有去过,他们一生清贫,唯一的财富就是历尽硝烟的军功章。
第一代援疆军垦战士,在那么艰苦条件下,屯垦戍边,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人间奇迹,用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书写出自己人生辉宏的巨篇,把对祖国的爱写在鲜艳的军旗上。
作为一名新援疆人,我们的援疆只有短短的一年半,虽然我们也离家万里,告别亲朋,支援新疆建设发展,但我们有幸享受到良好的基础设施,优厚的援疆待遇,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那些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兵们相比,我们这一点点的付出算得了什么呢?
回望一排排新翻垦的小白杨,整整齐齐在西风中摇曳,你们接受这呵护,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待到成为参天大树,守护风沙保持水土,何曾不是一种坚守、一种奉献。(作者:丽水援疆教师钟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