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费学军、裘家男、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近日,浙江省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培训在嵊州市举行,各市及有关县(市、区)70余名种子管理站负责人、有关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
会上,来自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专家毕俊国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特性和种植方式。据其介绍,这种新型水稻品种可以在节水的同时,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采用“直播旱管”种植方式,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田增值、农民增收等农业绿色生产目标。
浙江省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多山区丘陵,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节水抗旱稻同时具有优质高产和节水抗旱两大特性,对于优化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浙江省将加大节水抗旱稻品种的选育、筛选、推广,进一步强化良种配良法,加快水稻品种创新,强化品种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助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培训期间,与会人员还走进磐安县尖山镇和嵊州市崇仁镇的抗旱节水稻种植基地,现场考察新品种水稻的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
那么,这场培训会为什么会在嵊州举行呢?据了解,目前,嵊州已建成了面积为3000多亩的水稻节水栽培示范基地,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水稻节水栽培示范基地。今年的水稻喜获丰收,现已进入了全面的开镰收割阶段。
在位于嵊州市崇仁镇竹西新村的水稻节水栽培基地里,收割机忙于收割已成熟的水稻,从现场收割下来的稻谷来看,今年这里的水稻丰收已成定局。
嵊州市崇仁镇竹西新村水稻节水栽培基地负责人沈君表示,目前来看,今年产量很好,每亩达到850斤以上,好的甚至有每亩1000斤以上,对明、后年的旱改水田充满信心,反正有技术,肯定会把它种好的。
在这一片原本无人敢种水稻的基地里,不仅种成功了水稻,而且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丰收。嵊州市在旱改水田中,全面实施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洪说,这里的灌溉条件和原来的土壤立地条件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应用了配套的水旱技术,最关键的是采用了旱优73节水抗旱品种,加上地膜覆盖的配套栽培技术,在保水保肥抑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面积为256亩的竹西新村水稻基地,是今年刚开发种植的水稻节水栽培示范基地,现已成为嵊州市进行非粮化种植模式的典型和浙江省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
自5月1日种下水稻后,由于在山地上种植水稻,跟平时种植的水稻有着天壤之别,为此,嵊州市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和崇仁镇农技干部,就经常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水稻种植上的技术保障。有了种植技术的支撑和对每亩水稻进行了覆膜,并安装了节水滴灌设施,使今年这里的水稻颗粒饱满,穗数多,为水稻的全面丰收打下了基础。
另外,这一片旱改水田的种粮大户的收割、烘干等系列农活,全部由嵊州市二分田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嵊州市三碗米业有限公司来帮助完成。
节水栽培技术在嵊州经过连续4年的种植,现已获得了成功,通过应用节水栽培这个技术,把各地灌水条件不是很理想的土地,都能利用起来,这对嵊州利用抛荒田和这些旱改水田,种好粮食,改变非粮化现象,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嵊州市将在有条件的地区继续逐步扩大水稻节水栽培面积,真正把山稻种植技术推广好,种出更好的山稻米,让更多人吃到优质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