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致富芦笋“节节高”:金华婺城琅琊镇好山好水催开“幸福花”

2021-08-17 16:3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微信图片_2021081713555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张红星、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俊伟家庭农场的芦笋迎来丰收季,50亩种植大棚里,破土而出的绿芦笋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收、切割、捆绑,再将一箱箱新鲜芦笋打包装车,运往各大商超、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我们农场引用白沙溪优质水源灌溉,从种子育苗、大棚移栽、田间管理、母茎保留到采笋收获等各方面均采用专业化管理,出产的芦笋外形粗壮有力,口感清甜,营养丰富。”农场负责人方俊伟介绍,芦笋是多年生植物,栽培得当,一次播种可连续采笋至少15年,而且每年采笋周期长,除去休养期,采笋可从1月中旬持续至11月中旬。

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方俊伟回到家乡婺城,经过多方选址、对比,在琅琊镇后金村投资近300万元,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芦笋,建成俊伟家庭农场,开创了婺城芦笋规模化种植先河。“后金村的肥沃土壤和优质水源,为我们壮大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方俊伟说,经过6年的摸索和努力,农场发展趋于稳定,年产量达13万斤,年产值超过160万元,同时还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品质成为婺城本地的标杆。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琅琊镇充分发挥白沙溪流域山水资源优势,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产品质优量多,逐步形成了以富硒水稻、精品果蔬、生态山茶油、特色养殖等四大类为主的农业发展格局。去年12月,“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进一步弘扬白沙溪文化,发掘地方特色,琅琊镇注册了“三十六堰”商标,并通过寻访本地农副产品,确定了一批有匠心、有特色、有传统、有口碑的产品入选“三十六堰”优选系列,俊伟家庭农场的芦笋榜上有名。

“自从入选‘三十六堰’优选系列,各类大型活动都少不了我们的身影,为进一步提升芦笋品牌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方俊伟说。今年6月,婺城区举办了第二届卢文台治水文化节,在“数字赋能 党建集市”农产品展销会上,种植大户们纷纷化身“电商主播”,推介自家的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热烈。“当天芦笋现场销售300多斤,线上成交600多斤,让我们对芦笋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

“俊伟家庭农场落地我们村以来,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解决了闲散农户的就业问题,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点赞。”后金村党支部书记金根其说。芦笋不但市场前景好,而且芦笋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时长、用工量大,在种植、采笋、切根到包装各个环节,该农场长期为来自后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提供工作岗位。“每天采笋4个多小时,一个月有近4000元工资,比在外打工还强。”正在忙活的村民方友余乐呵呵地说道。(本稿图片由黄诗媛摄)

微信图片_202108171355553

微信图片_202108171355552

微信图片_202108171355551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