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这是一座跨越两千多公里的脱贫攻坚帮扶“连心桥”。一头连着长三角用工需求大市浙江金华市数千家企业,一头牵着四川、甘肃、宁夏等中西部10万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今年春节过后,受疫情影响,金华市企业复工复产面临中西部务工人员返金难题,而作为对金华的主要劳务输出地,川甘宁等中西部众多务工人员滞留当地。尤其是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统一管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面临困境。
在复工复产与脱贫攻坚的双重紧要关头,金华市以劳务协作“十百千万”为目标,开启“春暖牵手、就业金华”行动,包专列、包专机、包大巴,竭尽所能帮助建档立卡人员开辟返金返岗“绿色通道”。
金华市人力社保部门介绍,“十”即建立“十县连廿县”劳务协作机制。“百”即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建立100个以上劳务协作站。“千”即组织1000家以上企业面向中西部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爱心岗位”,开展招聘活动。“万”即引带10万名以上中西部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来金就业。
金华市对口办数据显示,全市先后组织直通专车7492辆、专列54趟、专机7架,接回省外务工人员24.03万人,接回人数居浙江第一。通过流动人口、健康码、社保库等大数据比对,经确认目前在金参保就业的建档立卡人员已达10.98万人。
对标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两战胜”,金华市摸清本地企业建档立卡人员返岗需求底数,排查疫情风险,明确10个县(市、区)分别对接两个低风险扶贫县市,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接送服务,确保建档立卡人员安全有序来金。
甘肃陇南市因为山高、地少、人多,当地50%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今年2月下旬,仍有90%的劳动力滞留当地。尤其是在西和县劳务输出人口最多的洛峪镇,外出务工人员陷入了迷茫。就在这时,金华招聘队伍的接送包车和大批岗位信息出现在当地,犹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大伙就业脱贫的梦想。
为更好地推动就业脱贫,金华市先后派出139个工作组近500名专员,分赴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州、宁夏西吉县等重点对接县市,建立128个劳务协作站。通过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在线发布招聘信息等方式,与20个深度贫困县建立劳务输出助力脱贫的长效合作机制。工作组不辞辛苦,走乡串村,通过发放传单、音响广播、设立流动招聘点,带领招工单位与求职者零距离对接。
东阳横店集团关爱建档立卡人员,专门推出不限学历、不讲技能、薪资4000元以上的“爱心岗位”。横店集团下属东磁公司创建就业扶贫基地,开展“二对一精准扶贫”,由党委和工厂车间两条线同时帮扶。
在横店东磁、亚虎工具等一大批就业扶贫基地的支持和带动下,金华市今年新签订中西部劳务合作协议179份,组织企业累计开发“爱心岗位”2.13万个,提前超额完成中央、省下达的就业扶贫协作任务。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今年3月下旬,凉山州金阳县彝族小伙曲木吉发和80名同胞一起,通过点对点大巴来到金华,入职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公司早早为他准备好各种生活用品,吃住全免,还有老员工帮带,计酬标准也高于普通员工。今年4月,曲木吉发领到第一笔工资3800元。
“在凉山州老家,一人出去打工,全家脱贫就有了保障。”曲木吉发信心满怀,“金华圆了我和家人的脱贫梦,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脱贫的根在金华扎得更深、更实。”(徐朝晖 记者沈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