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浙师大音乐学院“云课堂”走进婺剧

2020-07-09 09:5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8872713

中国婺剧院夜景。

中国发展网讯 教育部等八部门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7月6日,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织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行走的思政课”,12名研究生、本科生来到中国婺剧院实地调研,依托线下走访、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走近婺剧,弘扬本土优秀戏曲文化。

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别具一格“行走的课堂”

中国婺剧院位于金华市区燕尾洲公园造型优美,与新颖独特的景观步行桥、郁郁葱葱的江边湿地融为一体,是金华的地标之一。师生们来到婺剧院,周围满目翠绿,顿感心旷神怡,他们中大多没怎么来过剧院。

参观中国婺剧博物馆、采访婺剧团名家、观摩婺剧现代剧排练……走访活动让大学生们目不睱接,对婺剧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研究生潘紫瑾说,在采访演职人员、观摩排练过程中,大家对婺剧演员的训练和表演状态有了鲜活的体验,更能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增强自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国内首个婺剧主题博物馆,中国婺剧博物馆吸引着学生们驻足流连。博物馆于2018年11月16日开馆,占地900多平方米,展陈3000件藏品,陈列分为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辉煌的历程、后台与传承、斑斓的戏装、舞台与道具、关心与指导等七大板块。博物馆不仅以图文方式介绍婺剧历史沿革、代表剧目,还陈列了许多婺剧戏服、脸谱、道具、乐器、书籍、奖牌奖杯等。

光影交织处,五彩脸谱生动传神,金银线织就的戏服闪闪发光,耳边传来《花头台》唱段,无不让人入戏。不同的是,师生们的走访活动全程直播,镜头另一端有数百名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正关注着婺剧院“现场”的一举一动。

直播镜头前,婺剧院主攻文武小生的著名演员楼胜给师生们做讲解。从台前到幕后,从近500年前到新时代,结合丰富多样的藏品,他带着师生们穿越时空,将婺剧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3000多件藏品,有的来自婺剧老艺人的捐赠,有的是从各地剧团中收购的,还有的是浙婺能工巧匠仿制的。”楼胜说,为了出好戏,提高《智取威虎山》的舞台效果,舞美师是想方设法、不计付出。眼前这张虎皮,是上世纪50年代从开化县一农民手中花了45元购得的,那时候我们两个月工资都不到45元。

微信图片_20200627160615

浙师大音乐学院“云课堂”组织师生走进中国婺剧院。

思政与专业结合,践行“三台”特色品牌教育

楼胜细致的讲解为学生们打开了认识婺剧的新视野,极富感染力的“许仙”“周瑜”两位人物的身段表演,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楼胜结合自己个人学艺经历,呼吁学生们珍惜学习时光,更要身体力行地传承中国戏曲艺术:“我有一颗中国心,非常荣幸能通过自己从事的事业,传承最有中国味的戏曲艺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走进剧院,通过新形式、新方式学习戏曲。”

走访过程中,不仅在场学生非常激动、充满好奇,线上师生的弹幕也是十分活跃。“婺剧的传统剧目是什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哪一件?”“您是怎样走上婺剧演绎人生的?”……大家不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点赞也非常迅猛,不时发出“厉害了”等阵阵惊呼。

大学生们在零距离感受婺剧艺术多样性的同时,结合自身学艺经历,纷纷向各位前辈汲取经验,探索学习婺剧方法。大一学生陈奕融,出身于婺剧世家,他对这次活动感触更多:“婺剧作为我国第二批公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戏曲文化经典需要不断的传承。身处婺剧发源地,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应自觉肩负起传承保护经典的重任。”

浙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汪静一认为,本次“行走”的思政课堂,是学院《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概论》和《中国婺剧表演与演唱》课程的一次专业实践,也是学院“站好讲台、站稳舞台、做实案台”三台特色品牌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

浙师大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梅芳表示,学院从实际出发,将学工思政教育和学院专业特色培养结合在一起,采用“田野”调研方式,通过学生实地行走、亲身体验,以独具匠心的方式将思政育人与婺剧传承相结合,酝酿出有滋有味的思政育人新天地,达到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育人目的。(叶骏、沈晔)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