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未找到_中国发展网

非常抱歉,您要查看的页面没有办法找到

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直播间

上海18条“办事路径”助企业抢抓机遇

2020-02-26 10:21     上观新闻

■开办企业 非特殊情况下,开办企业全流程2天内办结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24天以内完成全过程审批服务

■获得用电 办电全程2个环节总时长不超过10天

■不动产登记 预申请后在企业服务专区核对材料一致并完成缴税,当场领取新产证

■纳税 相关税费“一网通办”,时间压缩到100小时以内

■跨境贸易 对实际进境货物可先进行概要申报,海关同意即可提离货物

■招投标 可在线提交缴纳保证金信息及查询款项支付情况

■动产抵押 可以担保人名称为索引,对担保品的登记状态进行查询

■网上诉讼办理 可办理网上立案、诉讼缴费、参加庭审、在线办理各类诉讼事务

■公共信用信息报告 线上线下均可查询

■市场监管 对同一企业的多个监管事项尽可能合并

■轻微违法行为免罚34类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免予行政处罚

■企业跨区迁移 符合正常迁移条件的,10个工作日内办妥相关迁出手续

■企业注销 可并联事项同步办理,缩短全流程办理时间

■产业项目落地 各区对重点产业项目设立服务专员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帮办

■惠企政策查询 企业服务云提供“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咨询”服务

■企业诉求处理1个工作日电话联系、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

■涉外服务 外籍人士可通过“一网通办”涉外服务专窗(在建)获取双语服务

近日,上海优化营商环境3.0版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与之配套,政府部门梳理出18条企业最关心的办事路径,去哪里办、怎么办……聚焦“办成一件事”,将一目了然的路径,展现在复工复产中的广大企业面前。

过去三年,上海对标世行评价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片刻不停。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中断改革步伐。面对特殊时期的困难和挑战,上海持续提升响应企业需求的速度、力度和精度,一系列应对疫情影响的措施办法落地生根。

推动“必选项”落地生根

不聚集、少接触,疫情期间“不见面”的特殊要求,恰与此前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网上办”“掌上办”改革进程产生交集。企业许多线上办理事务,也从过去的“可选项”,变成了离不开的“必选项”。

对政府部门来说,企业的需求,即是改革的“必选项”。

2月19日,上海地产集团工作人员拿到了世博文化公园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这一上海市重大工程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敲定。从报审到获批,只用了3个工作日的时间。

面对疫情,地产集团对项目审批困难有充分估计,但此次审批速度之快,超出了预计。企业工作人员介绍,疫情期间,审批碰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法线下咨询,“面对面接触”还有交叉感染风险。

2月14日,设计方案一报批,企业工作人员就陆续收到了来自政府“店小二”们从网上、手机、电话等各种渠道的询问和指导,报送、收件、办理、发件等环节全部在线审查,无纸化流转。专家评审过程中,一改过去集中开会模式,采用互联网审查,了解方案、研究问题。3天里,审批始终“没掉线”,不见面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审批效率。

疫情下,一市之内,审批尽量不见面,而隔离在异地,困难更大。复工初期,上海企业的不少财务人员没能回沪,虽能线上办事,但无法取回留在公司的CA电子证书,成了一道难题。

“最近眼看申报期将截止,不少企业会计因此来电焦急求助。”国税总局上海市税务局介绍。 获悉这一困难后,税务部门立即会同市有关单位,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了全新的“非接触式”办税渠道,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在电子税务局(含电子申报客户端)的企业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等功能,解决企业财务的燃眉之急。

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需要延期复工。了解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后,国网上海电力主动指导相关企业在线申请用电暂停两周的业务,并实现“当天办理、当天办结”。国网上海电力表示,之前就有各种“网上办”“掌上办”服务,疫情发生后,更是全面推广这些云服务,提高网上办理效率,自春节假期以来电费线上缴费率达到97.5%。

“疫情当前,不但购物、上课、办公、娱乐可以远程服务,而且科技也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上海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吴璟桉表示,上海建设数字政府,通过“一网通办”“随申办”APP和小程序,让数据跑腿,实现不见面审批,既减少了疫情传播风险,又助力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还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抗疫期间“全程网办”的一系列新探索,值得进一步推广。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这是2020年上班第一天,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提出的要求。疫情突如其来,眼下正是企业需求最急、困难最大的日子。近期政府服务支持企业措施不断,如何第一时间找到服务对象,让政策落在最需要处?

日前,上海捷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突然收到消息,其湖南子公司将参与湖南省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服务,而采购检测材料、提供检测服务,都急需资金支持。捷易生物有一笔贷款即将到期,企业负责人没有犹豫,直接把资金发往了抗疫第一线,自身却面临了还款压力。

前脚资金刚走,后脚政策就来。针对这类急需支持的中小微企业,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适时推出了“无还本续贷业务”专项服务方案,以政府之力为银行续贷分担风险。这种合作模式下,上海银行为该企业操作“无还本续贷”,担保基金承担85%的风险代偿责任,双方合作压缩中间环节,快审快贷,在一天内就完成了贷款续贷尽调及相关审批程序。而企业不用先还本金,就延长了贷款资金的使用期限,经营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疫情结束后,这种银政合作的模式可以尝试继续推广。”业内人士表示,“无还本续贷”业务能满足银行存量中小微企业客户对贷款资金连续使用的需求,但过去,由于风险较大,争议不小,银行动力也不足。抗疫复工期间,政府担保基金加入恰到好处,打通了堵塞的“最后一公里”。

实际上,加强政府在获得信贷中的助推作用,上海已先有布局。着眼于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2019年底上线的上海市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平台,就向银行打开了一扇大门。

疫情期间,依靠这一平台,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4家试点银行纷纷积极筛选,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这一平台,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已为近200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支撑,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已为20户小微企业成功授信1.72亿元。

实现首创改革新突破

抗疫期间的上海,营商环境改革还在产生新的首创突破。

2月19日,上海宝陆汽配型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收到消息:之前申请办理生产线厂房扩建工程,同时办理了综合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而且竣工验收合格证和不动产权证书也同时核发。宝陆公司因此成为全国首家“验登合一”企业。

所谓“验登合一”,指的是综合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同步发证。按以前的规定,产业项目在办理建筑许可时,仅两个环节材料从准备材料到走完流程,企业至少要花两三个月。

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验登合一”将率先应用在建筑类型比较简单的产业项目,比如工厂厂房。待“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流程完善后,将逐步推广至全部建设项目。这样的营商环境改革首创,正是在特殊时期的困难倒逼下诞生。

上海税务系统也在疫情中进行了新尝试。上海惠企“28条”政策出台后,全市十几万家企业收到了可享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温馨提醒。

上海市税务局介绍,疫情期间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中的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了全市范围内各区可以享受最新优惠政策的企业,全市十几万家企业收到类似短信提醒。这是上海首次利用大数据,在申报期前,将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分行业提前精准推送给企业。

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改革”,是世行评价中上海已经全球领先内容。然而疫情期间,面对企业更急迫的需求,上海电力部门再一次挖潜。

面对松江重点口罩生产企业美迪康增能扩产、电力紧急增容的需求,松江电力部门不仅以“三零服务”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还组织了党团员突击队,现场为企业定制应急方案。从企业提出申请到最后送电,流程时间从通常的10天,压缩到1天。虽然这是抗疫时期的特殊速度,但在此过程中,改革的宝贵经验被积累下来。

“疫情考验中,我们将持续抓改革突破,加快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求突破、抢时间。同时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多上海经验,提振国内外企业信心预期。”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倪珺】
原标题:上海18条“办事路径”助企业抢抓机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