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谢瓯 记者沈贞海
当下的疫情,时刻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一次次感受到了普通人的温暖,被平凡打动。在战“疫”大军中,来自瓯海区商务局工作者们,在疫情面前勇敢担当的样子像一位战士。
防疫一线,我去蹲
今年刚满50岁的叶蔚明是一位有着23年兵龄的老兵,温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的时候他还在建德休假,23年的部队经历锻炼了他敏锐的警觉性,“必须立即返岗!”
返回温州后的叶蔚明,刚到局里报到不久就接到了任务,根据组织委派,他要到联系街道协助蹲点值守隔离点,驻点人员紧缺,因为工作的需要,也为了家人和单位同事的安全起见,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24小时”值守在点上!
截止到今天,他已经在点上连续作战了120个小时,整整5天都与隔离对象呆在一起,做好安全防护和后勤保障工作。“军人就是要担最重的担、扛最重的责,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叶蔚明说到。
后勤一线,我去守
黄星翔是三名退伍军人中兵龄最短的一位,他的任务是负责全局各项工作的调度安排和后勤保障工作,而此外,他还要承担全区防疫工作医护物资的保障任务。
防疫物资的货源、物流等信息要确保精确才能反馈到区防指,前线才能及时制定调度方案,而由于分管领导在家隔离观察,这些工作都要黄星翔跟进对接。从早上8点开始,他的工作就是“聊天”,要跟踪对接14个境外物资捐赠对接工作群和50多笔其他途径捐赠信息,而境外物资对接由于时差问题,有时候经常需要在夜间工作,他一天的休息时间经常不足4小时,“眼下医护物资太紧缺了,有时候错过一分钟,货源信息就没有了,一线的同志没有防护设施没办法开展工作,我多盯一分钟,对接到更多的物资就有可能让疫情早日结束。”由于连日来高负荷运转,他的偏头痛又开始发作,而案头的止痛片已经被吃空了一盒。
此外,全局人员的调度协调、后勤保障、疫情信息搜集、市场督查等工作都是他日常负责的工作,而他的女儿近期才刚刚学会叫“爸爸”,他却只能通过电话才能听到女儿的声音,他说,“后勤保障是非一线的‘一线’,是防疫工作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把这颗螺丝钉拧得牢、拧的死,防疫工作才能早日取得胜利,更多的人才会有机会喊出‘爸爸’‘妈妈’。”
督导一线,我去跑
“新兵”蔡和敏其实不是新兵,他在部队已经服役了12年,但在这支“小分队”里,他是名副其实的新兵,因为,去年12月,他才刚刚到瓯海商务局报到。
蔡和敏得知被抽调参加区疫情防控督导工作组的消息是他回单位的路上,“科长,这个工作要做什么?哪些是重点?我们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在车上,他就心急火燎的向他的科长询问起来。
而在督导一线,短短的几天,他从一名“聆听者”快速地成长为一名“指导者”,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如何做好安全防护、如何做好企业管理,他已经信手拈来。
除了参加区里督导工作外,他还主动申请到守控一线参加值守,他讲到,“在一线,学的更多、懂的更快,在防疫工作中我才能正确的运用方法去开展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他们,只是温州各个防疫战线上的缩影,也是全国战“疫”大军的真实写照 ,正是坚守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他们,在前线保护大家的生命,在后方保障大家的生活,用平凡的双手,撑起了这个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