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舆情

上海市政协委员沈锋:如何在“双碳”赛道上弯道超车?

2023-01-16 10:3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如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在“双碳”赛道上弯道超车?在2023年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北外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沈锋认为上海应做“双碳”目标的开路先锋。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做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的承诺。去年上海公布《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

作为全国经济的龙头,上海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将极具示范效应。但从现实基础看,上海推动双碳目标任重道远,一是工业能耗依旧是上海核心能耗。近年来,上海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约1/4多,但上海工业能源终端消费量约占总量的一半。二是上海能耗强度居四大一线城市之首。根据统计信息,2019年,上海单位GDP能耗为0.31吨标准煤/万元,同期北京、广州和深圳的分别为0.21、0.27和0.17吨标准煤/万元。三是城市更新和五大新城等城市建设带来的能耗挑战。疫情以来,本市将城市更新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中心城区旧改明显加快,仅北外滩地区总开发体量就达840万平方米。五大新城到2035年,将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大规模城市建设对能耗将带来新挑战。四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助推碳排放总量提升。2022年,上海人均GDP约17.8万元,按目前汇率计算,已接近中等发达经济体门槛。根据国际规律,富裕程度越高,基础设施和交通等消耗的能源也更高。

对于超大城市上海而言,实现“双碳”目标,有何路径可走?沈锋建议,一要构建上海绿色低碳产业新高地。充分发挥上海环交所作为要素市场的虹吸效应。自2008年环交所在我市设立以来,已经吸引了一批碳交易重点企业落户,虽然这些企业之前发展缓慢,但2021年全国性统一碳交易市场开启后,碳交易市场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后续要做好对存量重点企业的安商稳商工作。要聚焦第三方碳资产管理公司,这类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节能咨询、帮助企业节能融资并将节能额度推向环交所交易,起到活跃碳交易市场、搭建企业与环交所合作桥梁的关键作用,建议要不断加大对碳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加速引进这类企业总部,逐步构建上海绿色低碳产业新高地。

二要发挥好绿色金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国内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已相对完善,可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此类绿色金融工具进行节能融资。需特别指出的是,上交所已与欧盟达成协议,在上交所挂牌的绿债项目可在卢森堡交易所做信息披露,因此可鼓励综合性开发区域广泛发行绿色债券,通过境外信披提升国际知名度,上海也要加强和欧盟谈判,推进绿债项目在卢森堡由信披升级为挂牌,吸引境外资本投资。同时要广泛引导企业建立完善ESG治理体系,及时披露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等内容。要抢占绿色金融创新的历史机遇,2021年证监会印发《碳金融产品》行业标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理应先行先试,积极争创全国碳金融创新中心。

三要加强对能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对重点建筑、综合性旧改区域和五大新城建设,开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双碳示范试点建设。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单体建筑能耗的数字化采集,再借助AI,运用控制论和运筹学,对区域内各单体建筑的能耗进行系统性联网整合优化,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实现对区域能耗的数字管控。市场经验表明,数字化能源智慧管理,最多可以减少建筑约50%的能耗,降低能源管理成本近80%。

四要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的谋划布局。在信息技术领域,传统的电子芯片运算慢、能耗高,IDC已日益成为我市能耗重点领域。新一代的光子芯片,在相同算力下,能耗仅为电子芯片的1%,上海要继续加大新型芯片的研发和生产布局,为未来元宇宙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清洁能源方面,要加强与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等的合作,规划布局空间太阳能电站能量地面接收枢纽站,布局宇宙电力产业。要加强与中科院、核工业集团等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冷核聚变、标量波等“黑科技”,弥补上海新能源不足的窘境,不断提升上海对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引领。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