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舆情

上海“大调解”愈发多元化专业化 新规5月1日起实施

2021-04-26 17:36     文汇报

劳动争议、物业矛盾、家庭纠纷、医疗纠纷……面对各类纠纷,打官司并不是唯一途径,今年5月1日起《上海市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施行,市民群众也可以通过调解来化解矛盾。昨天,市司法局、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条例》的主要内容、相关工作基本情况及后续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答记者问。

《条例》共有六章72条,其中有不少亮点规定。比如,第十七条和三十二条分别提出,要探索设立市场化运行的调解组织,在明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不收取费用的前提下,进一步说明登记为社会服务机构、公司等的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可以收取合理费用。

调解怎么要收费了?在发布会上,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商忠强表示,目前矛盾纠纷化解存在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差异,尤其对于一些标的额较大、专业化较强的商事纠纷,常规的调解组织可能没有办法更好地满足当事人个性化需求。“我们有一些注册为社会组织的调解机构,在办理专业的商事纠纷调解过程中,在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会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比如律师或者专利方面的专家参与调解,调解的专业性更加令人信服,结果也让双方满意,因此当事人也愿意为此支付一定费用。”

全市16个区全面建立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作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枢纽型实体平台,非诉中心积极整合和引入调解、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资源入驻,初步打造了“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平台。现如今,人民调解委员会遍布220个街镇6000多个村居。人民群众遇到纠纷,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法律服务。

从年龄层次来说,全市17742名人民调解员中,就业年龄段人数占比81.2%,达14403人;而在就业年龄段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2351人,占比85.8%,其中还包括296名硕士和22名博士;退休调解员中,也有相当比例的法官、检察官等高学历专业人士。

另外,人民调解也愈发专业化。除了以往“老娘舅”比较擅长的家事邻里纠纷外,逐渐发展出医疗纠纷、消费纠纷、物业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各个门类。2020年,全市专业人民调解受案量21.8万件,调解成功率86.9%。(张晓鸣)

【责编:倪珺】
原标题:上海“大调解”愈发多元化专业化 新规5月1日起实施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