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舆情

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300多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科学城

2020-10-30 10:51     浦东发布

11

科技成果转化不顺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不匹配,如何打破产、学、研要素的“藩篱”?

在10月29日举行的2020第二届长三角城市群青年人才创新论坛暨“科创新动能”科技成果转化张江峰会上,33所高校和22家科研院所带来了300多项科技成果,进行现场展示和路演。

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的代表大企业、跨国企业则发布创新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的这场“张江科技集市”,正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释放科技成果转化蕴藏的巨大潜能。

从实验室“直通”临床

来自上海科技大学混合成像实验室工程师高峰这次带来了一项“全栈全谱光声生物医学影像”科技成果。该项目已在上科大孵化近三年,目前已进入临床前研究的关键阶段。

在预临床领域,光声影像技术是唯一可实现小鼠全身和脑补高分辨率功能成像的方法,在临床领域,可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等,实现对肿瘤周边微血管的血氧饱和度成像,“参考国外已有研究数据,该技术可提升30%的判别精度”,高峰说,“这一次,我们带着项目来,就是希望能直通医院进行临床试验,让成果尽快落地。”

今年7月,张江集团与瑞金医院签订总体合作协议,弥合“产、学、研、医”联动的鸿沟,携手打造从临床问题到临床产品的大闭环,提升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的源头竞争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陈康认为,按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研发周期,医学科研技术要用6-7年才能进入临床,只有将产业端更靠近临床前,以临床需求来推动成果转化,才能加速落地时间。

小布了解到,由上海交通大学和瑞金医院共同承担建设与运营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并积极争取纳入张江大科学设施平台并作为重要组成。

“张江这里有非常多的科技资源,医院也希望借助大科学设施,通过合作,把以往的堵点快速打通,把6到7年的时间缩短一半,2至3年就能进入临床,带到患者身边”, 陈康说。

高校科研成果路演

将在张江常态化

作为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分会场,本次峰会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学院以及张江集团向与会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发起倡议,共同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打造更高效联通、更紧密协同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上海科技大学近三年已累计专利授权许可合同达到15亿元以上,孵化创业公司超14家,”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王杰说,“做技术转移、转化只有不断与科研机构、产业公司合作,才能更快速地提升科研内容需求,同时也带动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大学创业、就业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循环。”

小布了解到,联盟将致力于发挥张江科学城的龙头作用,打造辐射大区域的产业创新策源地,让产业要素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建设科技成果跨境流通枢纽港;聚焦科技与金融融合,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先行先试,研究和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化、证券化的实施路径;联通张江创新生态要素,构建多维多链科创赋能平台,探究混合型工程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技术、资金、应用、市场等对接。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表示,张江作为全国的科创高地,生态优势要发挥得更好,就要让更多的项目和需求方、市场、资金进行碰撞及融合,让科研成果快速走出象牙塔,并透露将联合社会力量和全国科研院所,在张江建设一个常态化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展示和路演中心。(杨珍莹)

【责编:倪珺】
原标题: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今天,300多项科技成果集中亮相科学城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