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舆情

发放“就业券”托底民生,奉贤探索企业录用绿色通道

2020-06-22 12:54     文汇报

家住奉贤区奉城镇的方世杰,是天津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受疫情影响,小方一出校门就感受到了就业压力。而家住西渡街道的王贵龙,之前在一家汽配企业工作,疫情发生后企业搬迁,35岁的他一下子没了工作。

但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帮助。奉贤区日前举行“梦圆小康就业券”推进现场会,方世杰领到了黄色“就业券”,得以与区内的上海林内有限公司结缘,而王贵龙则拿到了红色“就业券”,与离家不远的上海京清蓉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就业问题顺利解决,令他俩喜出望外。

重点人群持 “券”就业,政府给予补贴

在上海率先发放“就业券”,是奉贤区鼓励用人单位加大力度储备和使用劳动力,推动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一项创新举措。4月底,针对“沉默的少数”重点人群,该区创新性提出发放“就业券”的设想,发放对象为奉贤户籍的零就业困难家庭、就业困难人群、低收入困难家庭、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重点人群。

“为鼓励企业对持有就业券的人员优先录用,奉贤区对企业吸纳持券人就业且税后月收入达到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1.5倍以上的,予以一次性补贴。”奉贤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就业券”分红色和黄色两种,红色“就业券”补贴标准为1.5万元,主要向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群和其他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黄色“就业券”补贴标准为1万元,向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士兵发放。补贴资金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对于累计吸纳5名以上“就业券”持券人就业的企业,并且就业满一年以上的,区里还将颁发“促进就业社会责任感企业”奖牌,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

本月起,“梦圆小康就业券”已在南桥镇、奉城镇、西渡街道先行试点,20余名就业帮扶对象代表收到了“就业券”,该券为他们架起了与用人单位“握手”的通道。

建立“就业人员”和“就业岗位”两个数据库

先行试点的示范镇正在积极做好发放“就业券”的配套工作。如奉城镇早在4月底就建立了“就业人员”和“就业岗位”两个数据库,以“两库”数据为基础,组织供需双方互动交流,并牵头举办多场招聘会,方世杰就是在招聘会上与林内公司结缘的。

“特殊时期,我们也要为当地稳就业作出贡献。”林内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马伟红说。她主动为小方“把脉”,考虑到小方大学学的是磨具材料专业,马伟红安排他先在技术部实习,并为他指定了带教老师。经过一个多月的跟踪评估,小方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并将签约入职。

据了解,奉城镇已为困难群体对接岗位信息,企业录用了15人,其中,录用大专以上人员12名、就业困难人员3名。南桥镇沈陆村采取“年龄阶段分配法”,优先解决20-30岁待业在家、对就业有需求的人员,以及“4050”人员中无法正常就业、在缴纳社保方面存在困难的人员。南桥镇还向辖区企业、物业公司发出岗位征集倡议,目前已有16家企业提供了88个就业岗位。西渡街道在做好岗位开发的基础上,受理中心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因人制宜做好岗位推荐,指导试点村就业困难群众到企业进行意向录用面试。

创新发放“就业券”打破了政府、市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边界,积极统筹资源,通过扶持政策加码,给困难人群提供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周国良评价说,奉贤区创新性推出“就业券”,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质性举措。(薄小波)

【责编:倪珺】
原标题:发放“就业券”托底民生,奉贤探索企业录用绿色通道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