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虹桥奋力打造长三角“极中极”增长引擎

——“潮涌浦江·投资虹桥”2025投资促进大会开幕
2025-10-23 15:1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鲍筱兰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之际,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以高水平开放、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重点。10月22日,“潮涌浦江·投资虹桥”2025年度投资促进大会在虹桥会议中心开幕,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了大虹桥的蓬勃活力与广阔前景,传递出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大会现场,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2.4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7.4%;税收收入首次跨越500亿元大关,年均增速达16.9%;进出口商品总额实现856亿元,年均增幅高达37.3%。今年以来,区域经济持续向好: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470.1亿元,同比增长18.1%;外贸进出口额736.3亿元,增长15.6%;规上工业总产值516.5亿元,增长19%。重点项目招引成果显著,新引进千万级项目616个,投资总额346亿元,新增法人企业7137家,同比增长18.4%。实到外商投资额大幅攀升71.9%,新增常住人口超7.4万人,充分彰显了虹桥作为上海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韧性与活力。

战略引领,擘画发展新蓝图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表示,围绕国家赋予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使命,虹桥正加快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多重国家战略在此交汇,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面对全球经贸新形势,虹桥将持续强化“联通内外”的枢纽功能,搭建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的“彩虹桥”。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也在现场深度解读。据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黄倩蓉介绍,区域交通体系将迎来跨越式提升:未来虹桥与浦东机场通勤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至2028年,商务区新增7个轨交站点,远期站点600米覆盖率达35%,居民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在公共配套方面,规划新增4处高等级文化设施与2处国际水准体育场馆,可承办万人级文化演出与高端赛事;同步建设120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总规模约6万套,全力打造人才“近悦远来”的宜居环境。

项目签约,注入增长新动力

大会集中签约环节成为区域吸引力的生动印证。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政府与多家重点企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项目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区域强链补链注入新动能。

总部经济作为虹桥的核心引擎持续扩容。现场为新认定的总部企业代表授牌,一年来累计引进培育市级总部企业56家,年度营收规模超2800亿元,其中包括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7家,覆盖光伏储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截至目前,虹桥市级总部企业已达283家,较2020年增长近三倍,成为上海总部经济集聚速度最快、能级最高的区域之一。

产业焕新,锻造新质生产力

围绕“四高五新”产业方向,虹桥正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保时捷、阿维塔等10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在此设立研发中心,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增强。会上,8个特色产业园区正式启动,聚焦大健康、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科技服务、时尚设计等前沿领域,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目前,商务区已集聚专精特新企业超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光伏储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实现全链条发展。

功能跃升,构筑“走出去”桥头堡

围绕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虹桥全力建设“走出去”先行区,推动商品、资本、人才与技术跨境高效流动。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整合政务与专业服务资源,创新打造“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出海模式,今年已举办出海主题活动139场,服务企业超4200家。同时,区域已与毕马威、威科等48家国际机构合作,网络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法务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共同构建起涵盖法律、人才与商贸的国际化服务体系。APEC商旅卡45天极速办、港澳签注24小时自助办理等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人才跨境通行便利度。从黑湖科技拓展东南亚,到陈香贵登陆德国,越来越多企业依托虹桥平台成功走向世界。

“今天的虹桥不同以往,未来的虹桥不可限量。”孔福安向全球企业家发出邀约,我们期待与大家共享机遇、共创未来。随着一批重点项目落地、特色园区启航,“国际虹桥”正以更高能级、更强活力,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