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宝山积极推动医疗健康与生物医药深度融合

——2025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开幕
2025-10-22 16:42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10月22日上午,2025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在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作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本届大会以“产医融合、协同发展”为主题,聚焦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创新,释放跨界融合的强劲动能,推动医疗创新与生物医药产业同频共振。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打通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再到产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成果更快惠及患者、服务民生。

会上,宝山区正式启动建设精准诊疗装备转化平台与产业集聚区,探索设立临床研究中心与医工合作实验室,推动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自由聚集、转化、培育、融合,打造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态。

邓小冬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宝山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支撑力量。

邓小冬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宝山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支撑力量。

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宝山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支撑力量。宝山坚持以“产医融合”为主线,打通科研、临床与产业壁垒,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当前,全区已初步构建起以精准诊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为重点的“3+2+N”产业体系,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30余家、规上企业70家,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宝山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欢迎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落地发展,以更高效的服务打造产业发展的首选之地,让“美兰湖畔·全球药谷”成为引领区域生物医药创新变革的鲜明标识。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局长级干部谢文澜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过去一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壮大,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链条政策加速落地,企业投资持续加码,新优药械加速应用,国际合作成果丰硕,越来越多的“上海方案”“上海药械”走向世界。市科委将坚持“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协同,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希望宝山以原始创新带动技术迭代,以产医融合带动应用示范,加快培育若干标志性创新平台和龙头企业,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郭术廷指出,上海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始终坚持药品安全为底线、促进医药发展为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深化药品监管改革,推动创新药械加速落地。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重要承载区,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化“产医融合”实践,推动科研、临床与监管协同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创新与转化。

大会举行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医融合研究会揭牌仪式。研究会作为全市推动产医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将聚焦创新药械

研发、临床验证与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与医疗资源协同发展,助力宝山打造产医融合示范高地。

大会发布了宝山区产医融合十大举措,聚焦医企对接机制、临床试验平台、创新药械入院等领域,为深化产医融合提供了更加系统、更为规范的制度保障。

随后,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与市级、区级医疗机构举行了医企合作项目启动仪式,瞄准患者实际需求,推动临床问题与技术创新双向对接,促进创新药械加速转化与应用,进一步拓展“产医融合”实践成果。

大会现场,复星诊断、赛陆生科等企业带来了最新产品研发成果,展示宝山生物医药创新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

大会举行了宝山区生物医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重大疾病领域先进制剂产业化项目等17个重点项目与落地街镇签约,总投资超20亿元,涵盖研发中心、运营总部、制造基地、跨境交易平台、孵化器等多种业态,为宝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作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产医融合”的实践成果与未来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作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产医融合”的实践成果与未来趋势。

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作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产医融合”的实践成果与未来趋势。“精准诊疗装备转化论坛”“医企产品场景对接论坛”分别聚焦诊疗技术与场景应用,通过案例分享与对接洽谈,探索技术创新到临床应用的可行路径。全天大会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来自学界、医疗界、产业界和金融界代表围绕技术演进、临床转化、市场对接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创新的力量在此汇聚,合作的火花在此闪耀。

据介绍,当前,宝山区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迈向产医融合发展新阶段,创新资源持续集聚,产业能级稳步提升。全区共有在研及上市药品管线超50条、医疗器械管线超200条,布局概念验证中心7家,与市第九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研究型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以“科学问题+临床验证+应用示范”模式推动技术成果高效转化落地。“先投后股”“创新联合体”等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持续演进,“先投后股”累计立项支持创新型生物医药项目7个、支持资金近5000万元;体外诊断、合成生物、小分子药物、菌群移植等四家创新联合体携手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前沿课题。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宝山着力构建“3+2+N”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眼科视光、合成生物、细胞治疗三大产业链,延伸体外诊断、药品制剂等两大细分赛道,拓展介入器械、齿科器械、美丽健康等新兴领域,产业链条更加垂直,体系布局愈加完善。市级特色产业园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与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基本形成“南总部、北制造”的空间格局,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了坚实载体和优质空间。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宝山强化制度创新和要素保障,在全市层面率先成立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针对生物医药企业个性化需求,构建起覆盖企业“项目招引-落地转化-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80余家企业自发组建生物医药产业联合会,吸引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医融合研究会、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等标杆性行业学会协会落地。创新开展宝山区创新药械征集工作,19个产品纳入区级推荐目录,常态化建立“医企面对面”对接机制,打通创新药械入院与支付环节。

历经多年沉淀与迭代,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已从区域性交流平台成长为展示宝山产业能级与城市创新形象的重要窗口,“美兰湖畔·创新药谷”正以开放、协同、共赢的姿态成为宝山生物医药产业的鲜明符号。面向未来,宝山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在此汇聚,共同书写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