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鲍筱兰 外骨骼机器人成为行动不便老人的“隐形扶手”,艾灸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化身老年人的“智能养生助手”和“暖心伙伴”,在上海闵行区,科技正让养老变得更智慧、更便捷。
10月21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围绕“高水平打造开放创新强磁场、产城融合新高地”主题,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介绍闵行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强,闵行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雯、闵行区科委主任吴昌飞、闵行区交通委主任周晓青、闵行区房屋管理局局长阳勇建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回答记者关于民生关切的提问时,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强表示,闵行区“十四五”期间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67%以上,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68件,努力推动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
民生投入:近七成财政支出的温暖抉择
作为上海的人口大区,闵行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的理念。
“十四五”期间,闵行区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68件,覆盖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个领域。
这一系列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十四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8万元提高到9.26万元,增长23.8%,体现了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劳有厚得: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在就业服务方面,闵行区构建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线下,6个零工市场、61个社区就业服务站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线上打造“易就业”平台,累计发布岗位3万多个,让好工作“触屏可及”。
这种全方位的就业服务网络,确保了市民能够就近获得就业支持,大大提升了就业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学有优教: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闵行是一座青年之城,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成为民生工作的重要一环。
“十四五”期间,闵行区新开办中小学及幼儿园14所,基础教育学校达298所,居全市第二。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8%,24个社区“宝宝屋”实现街镇全覆盖,让宝贝有处可托、家长安心无忧。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年轻家长的后顾之忧,为青年人才在闵行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病有良医: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
在医疗卫生领域,闵行区持续完善医疗资源布局,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区共有市区两级医疗机构30家、床位超9000张,瑞金医院闵行院区、区中医医院等也正紧锣密鼓建设中。
建成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48个,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检查随时能做,“晚门诊”适配上班族需求,市级社区康复中心、慢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护理中心、标准化口腔诊室等“家家配齐”。
老有颐养:科技赋能智慧养老
面对老龄化趋势,闵行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升级,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上海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落地闵行,君莲养老院成为全市首个“乐龄智享院”。在这里,外骨骼机器人成为行动不便老人的“隐形扶手”,艾灸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化身老年人的“智能养生助手”和“暖心伙伴”。
文体娱乐:满足多样化需求
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体娱乐和消费需求,闵行区正积极推动打造 “锦江乐园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 、马桥网球小镇、上海电竞中心等项目。
今年还推出 “春申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体验。
这些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闵行的城市魅力和生活品质,吸引更多人才来到闵行、留在闵行。
“欢迎大家到闵行来走走看看,总有你感觉眼睛一亮的地方。”吴强说,“十五五”期间,闵行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品质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从“劳有厚得”到“老有颐养”,闵行区正用实际行动诠释“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的重要理念,打造一座全龄友好的温暖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