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鲍筱兰报道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11月6日,作为进博时刻虹桥的“主场亮相”,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4“虹桥HUB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务部共同主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承办。
“虹桥HUB大会”第四次如约而至。本次大会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加快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 全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活力聚枢纽 变革育新力”为主线,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对于虹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肩负国家使命,作出更大贡献分享真知灼见。
提升开放功能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链接对内对外两个扇面,国家战略叠加,资源禀赋独特,对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演讲中,着重阐释了汇集交通、商务、创新等功能的综合性枢纽,在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重组的背景下所承担的重要价值,并寄语虹桥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等“三力”,持续强化国际开放枢纽功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的演讲,进一步强调了新科技革命深刻改变枢纽核心功能、发展形态和辐射能级的趋势洞见,深度解读了数智技术对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用,并为虹桥通过增强“大科创”功能,不断增强枢纽功能和能级提供了宝贵建议。
激发数智赋能
近年来,以数智领域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激发数智产业以驱动范式变革,枢纽作用显著、前景广大。
全球数智领域最受瞩目的发言人之一,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在报告中,着重对比了虹桥和硅谷两者的创新要素,剖析了两者成功的相似性。尤其解读了对发展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产业,两者同样令人期待的典范意义。
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的报告,强调了在发展人工智能过程中可信和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当今方兴未艾的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要点,进而为虹桥发展相关数智产业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深化绿色发展
当前,世界绿色低碳及可持续议程影响深远,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正加快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供应链绿色转型,促进构建符合ESG价值理念的绿色经济模式,引领区域降碳增效,枢纽责无旁贷。
德勤亚太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威尔·西蒙斯(Will Symons)的报告,解读了中国在全球工业脱碳和清洁氢能价值链中的作用,并基于国际能源署《2024年世界能源展望》,结合中国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分享了独到见解。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从江森自控亚太总部选择落户虹桥的原因切入,讲述了虹桥的战略区域优势、创新协同生态、总部经济集聚等战略特质,对于企业有效推进产业创新、聚合要素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分享了其在打造可持续生态领域的前沿案例。
加强枢纽建设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批复三年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核”,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功能建设成效明显,各类主体活力迸发。2024年前三季度,商务区税收收入、进出口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已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本次大会最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首席战略官、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杨燕青,引领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古元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康杰、Xenario飞来飞去创始人、德国新媒体艺术家飞苹果(Alexander Brandt)、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雍威等嘉宾,就微观视角的切身感受,进一步诠释了“国际开放枢纽能级提升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坛主题,并且展望了虹桥链接内外扇面、协同创造价值的更加美好的广阔未来。
本次大会,深度诠释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和国际化要求,以“大科创”赋能“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持续提升辐射能级的蓬勃活力和全新气象,浓墨重彩虹桥在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奋进姿态。通过凝聚“虹桥共识”,贡献“虹桥智慧”,为进博盛会增添了一抹来自虹桥的“主场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