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缪晓琴
“有时一盏灯的光污染、一顿饭的噪音以及一次活动的占道都可能演变为一场纠纷。”“新消费亿元街区”潮汐般汇聚的流量,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10月18日,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举办的第二场街镇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徐汇湖南路街道主要领导坦言,在“梧桐街区”化解营商环境“苦点”必须多方合力不断创新治理模式。
街镇是市民生活、经济活动的重要的城市空间,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以及建议,就是上海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精准配置政务服务、科学分配公共资源最可靠的依据。自2018年以来,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共推出了7个版本行动方案。每年一次更新的高频升级,离不开街镇这一城市经济、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绵密反馈。
上海市发展改革部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9、10月连续搭建沟通平台,主动邀请每批10位街镇主要领导与相关部门代表直接对话,围绕加强基层营商环境建设,以及各街镇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配套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开展热议。
座谈会现场既有“带问题来”寻求协助的,也有“带答案来”分享学习的。面对辖区居、商、旅集聚且高度流动开放的空间样态,湖南街道领导班子深耕“街区治理力”工程,不断研究新治理模式,构建“发展-治理-生活”三位一体的街区治理模式,探索“对话-共创-共享”的街坊参与机制,化解街区发展“症结”。
而空间载体饱和这一不少街道的共性问题,则需要全市层面加以研究解决,亟需有关部门为老旧商务楼宇的城市更新提供更多支持,助力基层利用好低效空间,激活沉睡的商业潜能。
集聚在沪的外资企业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充分尊重外资企业自身制度与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与外资企业维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北站街道所处的静安苏河湾地区,是上海“一轴三带”发展战略的世界级滨水商务区的核心区域。为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商务环境,北站街道成立了“苏河左岸CEO CLUB”,拓展政企、企企、社企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企业对北站的认同感。乐活系列,帮助企业融入社区。精心打造生活节、戏曲节、艺术季等节庆活动,通过“造节”聚人气、接地气,营造烟火气,提升营商环境的软实力。
“企业不愿意反映问题,一是因为无结果,二是因为见效慢。”虹口曲阳路街道对标“12345”市民热线,建立了专门服务对口在地企业的一码通“曲阳企业热线”。将诉求处置纳入全闭环后,曲阳路街道以经发中心为枢纽,统筹各个部门力量,做到及时响应、限时处理、追踪答复。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表示,上海发改部门搭建与基层面对面的平台,旨在强化街镇基础,倾听和了解基层营商环境建设日常主要工作量在哪里、痛点难点在哪里、有哪些是需要市级层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从而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