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五年,一项诞生于特殊发展语境下的国家战略,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也面临着更深更“特”的考验。
今天(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周年。五年来,临港新片区聚焦开放、创新两大使命,全力担负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任,加快构建“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
五年间,这里的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到外资增速等均在两位数。五年间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的首创性典型创新案例达到138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70个。在经受百年变局冲击、外部环境重重考验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让人欣慰。
作为一项特殊国家战略,深度理解临港的战略使命,还要跳开数字。五年前,人们就深知,增设临港新片区不是自贸区的扩大版,要的不是面积扩大、政策平移。新片区之新,就在于带头探索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以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来撬动上海乃至全国发展能级的跃升,成为新时代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的“王牌”。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对临港新片区作出“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的“五个重要”指示;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强调要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
上述要求,无不指向战略层面的深层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并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这些方面,上海都要当龙头、创样板、做先锋,临港作为特殊战略空间,更要成为龙头中的龙头、先锋中的先锋,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破局开路、取得成果。
“改革开放担使命、功能塑造提能级、产业培育成生态、经济发展上水平”,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市委给予临港的明确要求,亦是整座城市对这片年轻土地的更深期待。何以实现,首要的还是熟知并瞄准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瞄准未来的竞争趋势和发展方向,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中观察自我、提升自我。
改革开放,本质上是见识与胆识的比拼,看得到最强最好在哪里,才能有对照赶超的标准和抓手,才能有朝一日把自己变成最好。上海历来强调“站在地球仪边”思考问题,临港更要时时刻刻不离这个大坐标,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产业培育抑或城市治理,大事小事,都应该有始终对标全球顶尖的自觉,有破今日之难、创未来之先的胆量。在数据跨境流动等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中处于关键制胜环节、同时有极大难度挑战的领域,临港更应切实担起使命,更好为国家试制度、补短板、探新路,在更好服务国家大局中持续凸显并强化自身的战略价值。
与此同时,战略层面的格局和追求,也愈加需要通过务实有力的举措予以兑现,从而真正彰显制度优势、释放改革红利。从工作手势上来说,业已五岁的临港新片区,要有更强更自觉的产品意识、用户意识,要以企业感受为导向,强化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以一个更优质、更高效、更省心的制度环境强化自身的吸引力、竞争力;也要更加强调功能提升、特色塑造,在招商中尤其要突出专业素养、协同高效、系统推进,加强全过程跟踪服务,提高需求快速响应、问题快速解决、政策快速落地的效能。
显然,这需要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乃至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临港有对外开放优势、制度创新优势、丰富场景优势、集聚人才优势,新征程上,这些优势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开掘和转化,使之真正成为一片热土、一张“王牌”。而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两个字——改革。(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