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市政协委员潘秀红呼吁推动上海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4-01-25 15:2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1月25日,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秀红呼吁要推动上海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家政服务业是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拉动消费需求、助推和发展民生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把家政服务业列入,补短板的生活服务业重点领域,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潘秀红说,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家政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如美国2021年数据,家政服务的消费支出约为820亿美元。有利于推动家庭社会发展。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将使更多家庭面临养老、育儿和家庭照顾等压力,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有助于补充家庭服务,促进家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女性就业。女性是家政服务工作的主体力量,目前专精的家政服务人员存在较大缺口。有利于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优化家政服务,更好地满足各层次人才生活服务需求,是打造上海服务高地的重要助力。

然而,当前上海家政服务业职业化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家政从业人口呈现“两高两低”。城镇失业再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占比较高,分别占到家政服务员人数的25.0%和52.40%。年龄普遍偏高,40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不到25%。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为78%。参保比例较低,有88.5%的人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和技术认定覆盖率低,经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占比56.70%。家政企业服务能级不高。企业呈现小、散、弱的特点,行业总体成熟度低。在产品供给上,提供的家庭服务聚集于传统家庭服务领域,如,家庭保洁服务和家庭饮食服务的比例分别为31.3%和27.8%;对于家庭事务管理等需要更高专业化水平的服务供给较为有限。在工作方式上,采用钟点工、全日制住家和全日制不住家方式的比例分布为51.8%、27.7%和20.5%。在行业成本上,人工成本占到了营业成本的81.90%。家政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服务价格与服务要求不匹配,服务价格与居民期盼的服务质量存在差距,造成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差异。服务水平和个性化需求不匹配,个性化的家政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尤其在一老一小的照护服务上,服务水平不专业。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管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一些新的服务项目收费过高、服务标准不统一、跟踪评估机制短缺。行业监管弱,缺乏对于家政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便捷的反馈平台。社会认知存在偏差。行业社会地位不高,家政服务业处于生活服务业的“低端底层”,品牌化、专业化形象尚未树立,家政员社会地位不高。对年轻人就业吸引力不高,年轻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资本投资家庭服务的意愿还未被激发,家庭服务需求的差异化程度高,盈利模式单一,政策支持不足,促进家政服务业加速发展的生态链尚未形成。

为此,潘秀红建议一要完善顶层设计,搭好供需对接平台。建议政府建立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由发改委、商务委负责整体方案和政策的研究,推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人社局负责家政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其它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同时搭建供需信息平台,设立准入、功能评估和售后反馈等机制,促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要培育一流企业,实现行业迭代升级。一是发挥“领跑”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带头在员工制、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精细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抓住产教融合发展的机遇,培育一批“数字+家政”和“物业+家政”的平台型家政服务机构、企业,满足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三要提升综合素质,构建服务高地。比如健全职业化培训体系,完善职业化发展通道,引进年青化就业群体,全面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育,引导家政公司制定员工成长赋能计划,给予家政从业人员更多的荣誉激励,提升职业荣誉感,建立相应的政策和社会支持体系,促进来沪家政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建立政策体系,促进相关立法。根据上海实际,在财政、金融、培训等方面制定一批细化性、突破性政策。在已有《上海家政服务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修订完善,更好指导和规范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