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正式对外发布(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有关要求,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率先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支撑。
明确时间节点及评估机制
《方案》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指明浦东落实《方案》的时间安排,即到“十四五”期末,制度创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取得突破,科技创新体系竞争力明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在面上推广。到2027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要示范引领。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中也明确了评估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跟进综合改革试点进展,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评估。并提示各方注重巩固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并在更大范围推广,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分析评估,对成效未达预期的试点举措要适时调整完善。
此外,此次《方案》中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举措,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实施。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授权,结合落实需要,制定浦东新区相关法规。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制度。试点期满后,对实践证明可行的,按程序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施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方案》还强调,要科学精准问责,做好容错纠错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方案》引领性和操作性兼备
《方案》第二到第六部分分别围绕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建设人才高地、政府职能转变、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展开,为浦东下一轮改革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制度安排。一些专家认为,《方案》既有原则性、方向性的内容,又有具体可行的细则,引领性和操作性并重。
例如,围绕构建产业发展生态,《方案》提出在符合相关规定前提下,建立以企业家为主体的重点产业首席制造官制度;制定场景创新计划并面向科技创新企业开放,举办场景驱动的全球技术转化大赛;支持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全球离岸创新基地等。这些措施指向明确,均有望快速落地见效。
围绕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机制,《方案》提出继续推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整合优化;支持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提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客货运枢纽功能;探索江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业务“一单制”管理;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等新型燃料加注业务;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探索建立安全便利的数据流动机制,允许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安全前提下提升数据跨境流动的便利性等。这些措施针对性强,将成为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明确方向。
另外,《方案》也充分体现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对全产业链打造的高度关注。例如,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提出“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支持建设符合国际医学伦理和管理运营规则的长三角医用组织库。”
聚焦科技金融行业,提出“支持设立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衔接、与科创融资相匹配的创业投资或私募投资基金,发展与创投类企业发展周期、风险特征、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提升科技保险服务质效,依托上海保险交易所,依法合规开展保险产品、技术、模式等方面探索,按市场化原则深化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试点;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政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为超大城市治理实践引路
2005年,浦东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又拉开序幕,引领浦东在城市建设、超大城市治理方面迈入新阶段。
《方案》提出创新高效能城市治理体系。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楼宇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协同破解治理难题。健全城市治理群众参与机制,开展全过程治理效能评价,加强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联动,构建各方同向发力、高效协同的区域综合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
同时,要建立高品质民生服务供给体系。支持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浦东新区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增加高质量和国际化教育资源供给。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持续优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扩大医疗健康服务开放。支持国际医疗机构以合资或者合作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提供普惠养老服务。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政策体系,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融资渠道及收益分配机制。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此次《方案》中,全面绿色转型也是一大亮点。《方案》明确,探索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转变的有效路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推进工业品消费品的碳排放、碳足迹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对接相关国际标准规则。在特定区域开展增量配电试点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在依法合规和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支持探索开发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深入推进垃圾精细分类与回收利用,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建立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完善环境社会治理评价体系,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依法披露环境信息。
此外,围绕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要按照统一部署,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征地拆迁补偿协调机制,还要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支持多渠道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综合施策破解困扰超大城市已久的农村土地利用问题。(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