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创办、市科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鲍筱兰 12月19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下称《若干措施》)提出,要促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投入和高效建设,将在光子、生命、人工智能、能源、海洋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下称“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设施共计20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领域,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设施共20个,已建成11个、在建4个、规划建设5个,总投资规模达到约350亿元,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全国领先。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表示,设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设施长期支撑国家及上海市前沿基础研究,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上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备哪些特征?上海科创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开恳指出,已呈现出区域集聚的特点。目前,张江科学城正在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其中包括各类光源,包括同步辐射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同时还包括活细胞成像等各类线站。
这些设施都集聚在不到2公里的区域范围内。集群设施建成后,将同时具备静态结构、动态变化、极高能量这三大微观领域研究能力。可同时满足尖端与广泛、基础与产业的各类用户需求,有力支撑物质、生命、医药、材料、能源、化学、双碳等领域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
上海科创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开恳指出,上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呈现出区域集聚的特点。
开恳表示,以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为例,这是目前我国用户最多、开放度最高、综合成果最显著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为700余家科研机构和6.3万名企业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年均达4500人次,与欧美同类光源相当。
目前,光源二期线站已全面建成,今年用户预计可达近万人次。同时,上海还在积极谋划推动新一代光源预研。接下来,上海将持续打造光子、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能等多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开恳表示,将全力推进硬X射线装置、海底科学观测网、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深远海研究设施、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无人系统多体协同设施、新一代光源预研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
下一步,将开展面向“十五五”的设施项目前期研究。强化主动布局,争取在上海建设更多设施。
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长毕聪表示,对于已建和在建的设施,通过项目布局重点支持其提升服务能级。
目前,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和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两项在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在临港新片区,二者分别聚焦大功率、高效率、多燃料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和基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海底科学观测设施建设需求。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吴群峰说,全力支持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落实办公空间等场地保障。目前,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已完成土建施工,部分厂房已验收,并进入单体调试阶段,预计2024年6月竣工。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完成东海多圈层观测塔建造,预计 2025年竣工。
为进一步发挥设施的创新引领作用,保障设施高效建设与稳定运行,建立健全设施多元化投入机制,《若干措施》提出,在组建上海市级用户咨询委员会、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前期工作的同时,鼓励多元化筹措设施建设资金。
具体而言,就是以地方配套资金为牵引设施依托单位加大自筹和吸引社会投入,对于自筹资金(含社会资本投入)不低于总投资20%的设施,在国家规划遴选、上报可研报告两个阶段,上海市直接出具地方配套出资承诺函。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吴群峰说,全力支持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落实办公空间等场地保障。
同时,还将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支持新开工设施根据需要联合企业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提前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原则上最高不超过80%、总额不超过3亿元支持。组织设施重大科研成果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进行集中推介,强化设施孵化功能,发挥溢出效应。
而在设施运行阶段,则要保障稳定运行和开放共享。
一是探索建立设施市场化收费和企业用户补贴机制。加大企业用户使用设施的补贴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户通过“科技创新券”降低设施使用成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对于未纳入“科技创新券”适用范围的企业用户,原则上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总额不超过100万元补贴。
二是建立设施分类评价和奖励制度。将设施根据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进行分类评价管理,实施“以奖代补”激励,对于达到一定指标的设施,原则上按照15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三档分梯度给予奖励。
发布会由上海市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屠烜主持。
三是支持设施提升服务能级及开展预研。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设立设施关键技术提升相关计划,重点支持设施开展实验新方法研究,优化提升装置和零部件技术。面向在建设施和规划设施,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支持开展重要科研工艺设备技术迭代和相关预研,推动设施争取纳入下一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
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长毕聪表示,对于已建和在建的设施,上海市发改委、市科委通过项目布局重点支持其提升服务能级。比如,支持“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完成了用户波荡器束线、活细胞成像束线、生物成像实验站、分子动态成像实验站的研制。支持“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开展“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测试”,推进连续波超导直线加速器及波荡器、X射线光学及探测器、100PW激光及其物理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并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解决了建设硬线工程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先进技术,验证了工程建设不同的技术路线,锻炼了一批工程建设队伍,为硬线工程建设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技术与人才基础。
印发《上海市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同时,为积极争取上海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设想纳入国家规划总体布局,上海市科委、上海科创办立项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预研。比如,支持开展“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试验项目”研究,通过建设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试验平台,以满足钍基熔盐堆的验证需求为目标,重点验证关键设备的设计和集成能力,完成安全评审相关的各项试验,为钍基熔盐堆的安全评审提供有力支撑。支持开展深远海研究设施方案设计、关键技术预研等工作。以上项目为争取相关设施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强设施支撑服务上海产业能力,加强对用户装置建设的配套支持。上海对符合规定的用户装置给予最高30%、总额最高3000万元的投资补助。在推动用户装置加强对外开放服务上。用户装置的运行管理和开放共享由设施依托单位统筹管理,原则上获得上海市投资补助的用户装置应提供的公共机时不低于总机时30%。
裘文进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单位持续打造一批大科学设施集群,围绕设施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完善共享机制,优化开放服务,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便利度,加强资金和政策配套保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更好助力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