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从“上海长宁的虹桥”迈向“链接世界的虹桥”,长宁区如何进一步发挥“大虹桥”的高质量发展“涌入”效应?在8月31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长宁专场,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长宁将聚力“最虹桥”深耕“数字化”,坚定不移以改革强功能、以开放提能级、以创新求突破,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
长宁区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上海联通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重要门户。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大虹桥”上海市域内唯一的中心城区,长宁区举全区之力推进“最虹桥”引领行动,加快落地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布局更加优化、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升级。
巨大的经济集聚效应是“最虹桥”核心优势所在,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今年1-7月,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各片区中,长宁片区以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税收。在重大战略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金虹桥国际中心在上一年度成为全市首个百亿楼的基础上,今年到7月税收已突破百亿元,再次成为年度首幢税收百亿楼。
找准定位、发挥优势,长宁区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科创之路,推动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在1.48平方公里的长宁“梧桐街巷”内,新微智谷、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创新载体以及500多家科技企业茁壮成长,汇成高标准的“上海硅巷”科创街区,成为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布局中的一张亮眼“名片”。
凭借20多年“数字长宁”积淀,长宁“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1-7月,61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4.9%,亿元以上交易量的电商平台达26个,平台交易总额居全市第一;上半年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长58.9%,增幅居全市第一。
张伟介绍,近期,十二届上海市委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长宁区立足长宁的实际,坚持“四个放在”,紧密对接强化“四大功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
新一轮“腾笼换鸟”,将让“最虹桥”成为长宁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长宁区正在积极对接刚刚出台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一轮政策措施,以企业所需、长宁所能为导向,争取更多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虹桥机场东片区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资源,加大临空核心区优质载体供给。加快老虹桥地区更新步伐,大力推进艺丰中心、晶耀虹桥、宜家荟聚、虹桥上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中欧企业跨国交流合作平台、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功能平台作用,切实提升辐射带动效应。
新地标加速萌发,指引长宁驰骋新赛道。长宁区将加快建设具有鲜明标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韧性。以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为契机,积极发挥互联网交易平台对资源配置和消费的引领作用,巩固提升“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大力促进航空服务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构建航空物流、航空要素交易、航空维修等航空服务业全产业链。推动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大虹桥德必WE、上生新所二期等时尚地标建设。推动现代商贸业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前瞻布局智能终端等产业新赛道,加快未来产业的生态构建。
长宁区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握科技创新范式的演变趋势,长宁区将发挥产业体系综合优势,加大标杆示范场景打造力度。积极引进国家级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团队,支持研究机构、市场主体向硬核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能力。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宁创”科技金融服务站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投硬科技、投技术攻关、投创新应用,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健全“三级三系”企业服务体系,发挥“楼门口”“暖新巢”阵地作用,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居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的生活。长宁区将结合美丽街区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等,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以“接地气、聚人气”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好去处。有序推动新一轮民心工程落地实施,滚动实施精品小区建设,助推更多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促进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今后,长宁区将继续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打响虹桥之源、数字长宁、国际枢纽的优势品牌,奋力打造“四力四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努力为新征程上推进上海现代化建设贡献长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