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创新发展成就未来,上海这场大赛激发“人才红利”

2023-07-12 16:5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企业出海怎样破除属地化招聘、合规风险重重阻碍?数字化智能化迫在眉睫,传统人力资源外包如何跨越技术鸿沟?7月12日,上海市首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大赛在世博中心进入决赛阶段。经初赛脱颖而出的30个具备经济与社会效益、可复制可推广的决赛项目,为诸多人力资源服务难点痛点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本届大赛以“汇聚英才·激发动能”为主题,由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指导,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承办,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为支持单位。决赛现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揭牌,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主园区、虹桥园获得的上海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揭牌。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实施人才强国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载体,对更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市场化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杨佳瑛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举办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大赛,就是为了大力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不断开辟新赛道,创造新动能,集聚新优势。

自6月初启动以来,大赛设置的初创组和成长组两大赛道,吸引了200多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围绕“聚人才,促就业”创新、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数字化技术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四个维度展开精彩赛事。

决赛以“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现场邀请了11位行业专家、投融资机构和政府产业部门相关负责人,10位媒体人士,100位企业HR分别担任专业评审、媒体评审和大众评审。经激烈角逐,从两条赛道各选出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项目,三个三等奖。杰出创新项目成果将优先获得与投融资、产业基金对接推广应用的机会。同时,大赛获奖项目将有望代表上海参加今年1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

本次大赛的理念也不同以往,突出的是参赛项目的国际化、商业化、数字化,以及岁促就业的价值。决赛参赛项目均拿出“看家本领”,充满了创新成品,先进理念,探索行业发展新趋势、新应用。这批在服务实践和供需对接中磨砺而成的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产品通过集中展示、竞争交流,人力资源服务不仅内容不断升华,商业模式也获得进一步丰富。

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是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然而对于正探寻出海布局和发展增速的众多国内企业来说,仍存在知识、结构和管理上的空白,如何快速对接有经验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其排忧纾难,规划海外人力资源管理全体系?

在决赛参赛项目中,就有一家出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通过具备出海目的国工作、留学经验的项目专家,以及智能筛选、视频简历、视频面试、游戏化测评等先进技术,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帮助出海企业在海外市场建立团队、招聘人才、培训员工,并解决文化差异和法律问题,进而降低风险、提升效率,加速实现海外本土化布局,在全球市场中成功拓展业务和管理人力资源。目前,该企业已为出海企业提供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革新,以及全球市场环境竞争愈发激烈,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企业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人力资源服务业如何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及创新之路?

有一家参赛企业就响应国家“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充分利用上级大型母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以及行业技术沉淀,结合人力资源建模,推出了适用于中大型集团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标准化产品。

传统人工录入信息时,应聘者所上传的证件、学历等信息内容难免出现输入错误。通过OCR技术自动读取关键字段,HR收到员工填写的信息后,一键通知相应的部门进行人员入职准备,候选人入职当天可快速完成入职操作。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这家参赛企业的产品能够实现员工管理、招聘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功能,为市场提供集COE+SSC+系统数字化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一站式服务,帮助客户更好适应市场变化。

随着上海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新生代劳动力就业和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政府大力推进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积极投入产教融合平台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双方就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围绕双方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进入此次决赛的一家制造业企业就带来了校企深度产教融合、服务临港、服务企业、服务高校的合作框架。

这个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项目,结合一所上海本地高校的专业特色,为企业“定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企共同建设未来技术创享中心及其实验室群,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资源,学校提供场地、资金与师资支持。不仅建设了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能源科技创新基地,也发挥了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创新创业等功能。

基于上海市企业新型学徒制相关政策,项目培训周期为两年,开设有通用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含电气、机械、自动化等)及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培养课程,共计20余门。其中员工通用素质课程将由企业负责,而其他两个板块内容由高校完成。除了常规课程外,培训也将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作业情况融入定制化课程。而在最后的校企联合毕业答辩中,也将出现学员需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相关环节。学成后,学员将获得校企双方共同颁发的培训证书,并获得学分银行的学分,为未来进一步提升学历奠定基础。

吸引和用好人才在上海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上海在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必要前提。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就业创业,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力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一大批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和行业标准,正是从上海孵化后加速推广辐射至全国,为国家人力资源产业进步作出贡献,

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规模从小到大的20多年培育中,上海也因“人才红利”而形成了规模庞大、市场健全、业态完备、科技赋能、全国领先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体系,为服务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国际通行规则,上海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集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贡献。2023年度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的最高奖励金额达到50万元。同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年最高可获得奖励资金总额100万元人民币。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上海推出的一种人力资源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新兴形式。2010年,上海打造全国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人力资源服务贸易发展创新经验。2022年,该园区被认定为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

不仅产业规模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国际知名机构引进来,本土龙头机构走出去相得益彰。截至2022年末,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3609家,从业人员6.83万人,全年营业收入4719亿元,全年纳税总额122亿元;全年为800多万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服务用人单位约2000万家次。

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以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和标准化为导向,上海下一步将多措并举,发布《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引入更多先进理念和国际一流的创新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不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理念、技术、业态和服务模式持续创新,为厚植上海人才优势,增强四大功能和五个中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