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出台就业促进条例 2023年确保新增就业岗位超55万个

2023-05-11 16:4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图为2023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大型招聘会现场一角。上海市人社局/供图

人流如织的2023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大型招聘会现场。上海市人社局/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缪晓琴

上海市人社局按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总要求,持续聚焦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火力全开促就业。

日前,上海市人社局发布2023年任务清单,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确保今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0%以上;落实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8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万人。

积极实施扶持政策,多维打通就业渠道

“更稳定的工作”既是民之所盼,又是政之所向。过去5年,上海市人社局坚决贯彻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稳就业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上海市年均新增就业岗位58.5万个,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4.7%左右,32.5万名就业困难群众经过帮扶实现了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全国领先。

今年伊始,上海市人社部门又快马加鞭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提前打响春季促就业攻坚战。春节后,上海市重点工程、重点企业用工保持总体稳定,平均返岗率超过九成。

为提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实现就业,上海向吸纳失业登记3个月及以上人员或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向招用外省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在上海市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向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给予社保补贴,为灵活就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设立社保补贴,并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十个“一”服务攻坚行动。2022届上海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3.4%。

今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达23.6万人。面对就业总量压力与需求结构矛盾,上海市人社局根据《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的要求,积极打出政策组合拳,多渠道对扶持政策进行宣传推广,充分依托“一网通办”等服务平台打通政策享受办理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求职就业中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合理的劳动报酬、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免申即享”,《关于给予本市相关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的通知》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向符合申领条件的用人单位发放补贴。“招新即补”,《关于进一步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本市用人单位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对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费补贴发放作出具体要求。

高校串起教育、产业和毕业生,如何把握好这根纽带?从2022年起,上海市人社局就提前谋划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定期研究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管理和跟踪服务;指导各区加强与区域高校的沟通合作,继续深化“一校一策”服务模式,合作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政策宣讲会、职业指导讲座等活动,继续推广《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宝典》。

每一位毕业生能力兴趣都各不相同,如何精细化为求职特征画像,减少人事沟通“鸿沟”?上海市人社局“一人一档一策”梳理毕业生就业需求,加大岗位推荐频度。对2023届离校未就业实名登记毕业生和求职登记小程序中的登记毕业生开展实名服务,个性化开展包括一对一指导、岗位推荐、政策宣传、在线微课、就业训练、职业体验等多种专项服务的“1+N”定向服务。

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启动“早排摸”“人岗匹配”等项目,探索一体化就业服务信息数字化建设,在获得教育部门提供的预发名单后,迅速开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排摸及就业服务,建立大学生实名制数据库,通过区街联手进一步强化“一对一”跟踪服务。“助业直通车”职前培训则线上线下“双线”发展,构建职业训练营、见习培训、业务培训“三合一”培训促就业格局。

招聘会交流时间匆匆而过,企业与高校毕业生间存在“信息鸿沟”。如何更充分地挖掘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资源,为重点企业和毕业生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供需对接渠道?上海市人社局依托公共招聘平台加大岗位供给,加大优质见习基地、见习岗位开发力度,有效调动市场主体招用毕业生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徜徉在形似地铁车站的会场,走进一节外形简约“五脏俱全”的车厢,体验“AI测评”“职业咨询”“直播柜台”“助力盲盒”等就业服务项目,即将迈出象牙塔的应届生们可以“不拘泥于专业”便捷地找寻心仪岗位。近日,徐汇区人社局主办的“职引未来”徐汇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签约仪式暨沪岗行动专场招聘面试会,吸引108家企业参与,现场提供超过1200个优质岗位,超过1000名求职者前来投递简历。新扩容的“徐汇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由24所高校、59家企业、5家委办局组成,其中21家企业为徐汇区重点产业企业。抓牢“科技+服务”的区域特色,徐汇区一方面发布企业端与毕业生端“双向利好”的措施,另一方面以核心产业为切入点,全力满足企业对实用型、应用型青年人才的储备需求。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上海市、区人社部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开展更深层次和更广泛领域合作,引导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在不同区域之间合理流动,开创更宽广的舞台。

今年初,嘉定区人社局负责人带队携区内15家优质企业“走出去”,赴云南省楚雄州7个对口帮扶县,连续开展13场对口帮扶地区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通过“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推动楚雄和嘉定两地的劳务协作走深走实,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同时,嘉定区也依靠精准服务,在校企合作上持续用力。嘉定区人社局3月举办的春季综合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现场供需两旺、人流涌动,除了吸引嘉定企业,还邀请长三角19家优质企业共同参展,提供近300个岗位。

此外,上海通过就业培训、就业见习和就业招聘等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灵活就业,不断探索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保障机制,增加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上海也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法制保障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3月1日起实施。另外,上海已出台《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5月1日起在上海就业的外省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同时,上海市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当依法合规用工,根据具体用工情形,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或者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人才是上海最核心的发展资源。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上海成立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办公室,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统筹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全市协同推进下,人才队伍集聚程度显著提升,人才与平台相互吸引和相互支撑的“黏合度”日益增强,人才的价值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上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烈信号持续释放,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中“头雁效应”日益显著。

《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明确提出,要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包括鼓励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就业服务,鼓励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聚焦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快推行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如何让劳动力资源持续增加,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及经济增长效应?上海市人社局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拓展各类企业、城乡基层等就业机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环境。

上海举办了一系列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的创业培训、创业见习等创业实践活动,助力创业能力提升;依托人社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体系,构建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内容多层次、有效覆盖创业活动各阶段的创业培训体系,同时完善创业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制度。

2023年,上海市人社部门将依托上海市82个院校创业指导站、125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93个创业型城区以及上海市各有关部门打造的覆盖上海全市的网络化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为青年群体提供专家咨询、能力提升、创业贷款、创业项目培育等各项支持,实现青年双创工作纵深发展,助力高校毕业生创业。

“实现高质量就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而加速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是关键一环。”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职业不断涌现,应该推出更多针对新领域的职业培训,提高从业者职业素养。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上海兴业太古汇、深圳万象城与上海明天广场机遇中心,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创业孵化的《玩味探险家》和《玩味制片厂》已实现驻演,在剧场之外的空间打造属于当代青年大众的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连续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举办“梅园论剑”“大咖谈创新”等行业交流活动,标准化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规模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近年来,上海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持和激励政策,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增长,形成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完备的业态产业链,科技赋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力度持续增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优质机构,已基本形成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科技化、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蓬勃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交流机会,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为激励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上海市用人单位选聘优秀人才,2020年起,上海市人社局组织实施了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3年来,猎头机构聚焦上海重点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三大产业,推荐大量优秀高层次人才,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也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引才的溢出效应。

平台载体形成强磁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来,上海全方位推进海外人才各项工作,精心打造“留·在上海”城市引才品牌,为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支持。上海留学人员引进数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持续改善,人才作用显著发挥。

上海市人社局坚持“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导向,逐步建立起以留学回国人员直接落户政策吸引集聚海归人才、以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保障海外人才市民待遇、以“浦江人才计划”为海归人才提供“第一桶金”资金支持、以留创园为平台和载体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上海市区两级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等“五位一体”的涵盖留学人员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

目前,各类海外人才通过办理上海海外人才居住证,能够享受到社保、医保、子女教育、住房公积金等“准市民待遇”。“浦江人才计划”累计资助近5000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金额超过10亿元,一大批受资助者已成长为院士、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等。上海市累计设立1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6000余家,留创园对留学人员创业的平台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多样化搭建、持续性打造的“留·在上海”(Make Shanghai Your Home)留学人员城市引才品牌散发强大磁场。上海人社部门接续举办“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和“留·在上海”全球留学人才及项目交流大会,吸引更多优质的海外项目、技术、人才、资源落地上海、扎根上海。

2022年,上海通过落户政策引进留学人员35052人,同比增长25.5%。其中,通过留学落户新政引进留学人员9006人,占全部留学落户人数的25.7%,保持了近年来30%左右的年增长率。

上海加大世界名校留学人才引进力度,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来上海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对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取消社保缴费基数要求,来上海市工作满6个月后即可直接落户;以更大力度引进海外高端青年人才,通过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及时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确保留学人员引进工作不按“暂停键”。

下一步,上海市人社局将紧扣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目标任务,以《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出台为契机,充分发挥上海开放引才的综合优势,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全球一流人才的汇聚地,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责编:倪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