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过去五年上海一年一版,将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升级到了5.0版
上海紧抓提升营商环境的“密码”
评价一座城市营商环境好不好有很多角度:从政府来看,法律法规是不是健全?从企业来看,它们是不是满意?从横向比较来看,在全球营商环境排行榜上位列何处?
政府、市场、评估体系,这些角度互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政府是营商环境的打造者,过去五年上海以一年一版的频率,将营商环境政策文件从1.0版升级到了5.0版;
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的最直接体验者,过去五年上海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五年增长52.7%;
评估体系则是对营商环境的第三方评价,在以上海、北京为样本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从2018年的全球第78位提升到了2020年的第31位。
在政府、市场、评估体系的相互推动下,过去几年上海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日益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从38个工作日到当天
如果问一家小店的老板,上海营商环境怎么样?他可能会觉得问题过于抽象而无法作答。但如果问他,开这家店手续是不是复杂?他一定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开店手续复杂与否正是衡量营商环境的一个指标。
以开一家便利店为例。过去,需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酒类商品零售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5张许可证。办理过程中,需要准备5套申请材料,往返于各个部门及窗口。
在上海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后,5张许可证合并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企业只需要一套材料、一次申请。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8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
2022年8月,在“一业一证”基础上,浦东新区又推出“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在新机制下,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只要作出承诺、提交必要材料,就可以营业。全家连锁便利店一位负责人说:“当天就拿到了行业综合许可证。”
从38个工作日,到5个工作日,再到当天拿到许可证,开一家便利店的速度一再加快。
开店只是企业运营的第一步,良好的营商环境覆盖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创业企业来说,上海是首选之地。”睿昂基因创始人熊慧说。熊慧是一位海归科学家,用她自己的话说,最喜欢的是学术研究,而对社交、拉关系不懂也不擅长。她说:“上海的文化恰恰对我这样科学家出身的创业者很友好。”
2021年,睿昂基因在科创板上市。但在创业之初,睿昂基因只是一个小公司,千千万万小公司中的一个,没有什么税收,甚至多年亏损。熊慧当时想:“这种情况下,政府会理我们吗?”但她发现,凡是有了困难去找政府,政府都会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协调工商、税务、药监等各方面关系。她说:“正是因为好的环境,我们企业才有了后来比较好的发展。”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是用脚投票的。过去五年,上海平均每天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233户,比上个五年增长五成以上。截至2022年底,全市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当“老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一”的背后
近几年,上海的政策文件里,以“一”开头的专有名词变多了:“一网通办”“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址多证”“一号响应”“一窗通”“一件事”……
这些“一”字反映的是政府角色的转变——从原来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还是以“一业一证”改革为例。改革前,开一家小店需要做许多件事、面对许多个政府部门;改革后,只要面向一个平台,只有一个环节,开店成了“一件事”。这些“一”字是用户思维、企业视角的最直观体现。
对企业来说的简化,对政府来说则意味着复杂的改革。背后是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从而重构政府权力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学者评价说,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面向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2017年底,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即优化营商环境1.0版。
随后的2018年,也被称为上海改善营商环境年。这一年,从中央到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话题被反复提起。这一年1月3日,新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即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这一年,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提及“营商环境”922次,是上一年的3.6倍。
此后几年间,上海多次在岁末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大会,并以一年一版的频率更新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截至2022年已推出5.0版,共计756项改革举措。
从1.0版到5.0版,上海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遵循市场规律,持续完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出台全国首部外商投资法规,实施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持续加强外商企业和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率先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还陆续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大举措,加快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经济贸易制度体系。
上海改革举措受到全球瞩目。就在上海开启营商环境改革的翌年,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第78位上升到了第46位,后一年又上升到第31位。中国连续两年被列入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测评中,上海、北京为样本城市,其中上海权重占55%。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
1月15日,上海两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上海吸引外资有什么“密码”?市领导回答,如果说有“密码”,“三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造就的好环境是重要因素。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不仅要纵向与过去对比,更要横向与其他城市对比。世界银行新版宜商环境评估体系即将启用,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出台在即;全球城市间的竞争从未停歇。(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