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百年老建筑群成为传承海派文化的魅力空间,给戏剧爱好者带来横跨新年的妙趣悬疑大餐。12月31日,在由万科改造的上生·新所,第三届悬疑戏剧展演周正式“跑团”,依托海军俱乐部的青水白墙,持续10天呈现14场演出。这是万科进入上海三十年创造求索中,交出的又一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答卷”。
位于长宁区新华路历史风貌区的上生·新所,是万科在城市核心区域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也是长宁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实践样本。万科花了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期的更新改造,主要包括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成长的工业改造建筑。自2018年5月正式开放以来,已成为一座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型地标。
近期,由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生·新所联合主办的版画双人展《同行:卢治平 & Ingrid Ledent——版画·走近邬达克》,也正在孙科别墅同期举办,一直将持续至2023年1月2日。作为三幢近百年老建筑之一,孙科别墅向公众不定期开放,以文化展览、品牌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活力,与充满底蕴与惊喜的世界不期而遇。
对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无疑是活化利用。在助力上海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万科围绕“尊重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脉络,新老建筑对话,多样共享共生”的理念,将众多老厂区、老建筑原本封闭的空间完全打开,使室外场地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新的游览和活动场所。
“让更多人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以微更新、微改造联动激活整体环境。”在万科打造的每一个项目中,都可以看到企业始终秉承的长期主义精神,在综合住区、高端住宅、TOD(以公共交通发展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城市更新,以及教育、租赁等业务上锲而不舍的创新实践,紧握城市文化脉搏建立的历史发展纽带。
生活在城市中早出晚归都需要通勤,这段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品质。从2015年起至今,上海万科逐步构筑起位于轨交17号线徐盈路地铁站的天空之城,不仅让居民每日出行通畅,也将购物、娱乐、商务、办公等场景有机地融合进这一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的大型TOD综合体,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TOD发展路径。
2022年9月30日,天空万科广场正式开业,前3天总客流约32万人次,为徐泾板块打造出一片核心商圈。高达75%的区域首店率,以及80%的天空定制店,使得这座商业体迸发出勃勃的“首发首店经济”,助力青浦区乃至西上海的商业能级迈上新台阶。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天空之城这座“微缩城市”周边丰富的配套设施,为解决多元人才与城市新市民的住房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8月底,万科联合松下共同推出了天空之城的升级产品@HOME。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人才进驻,服务城市人才,助力城市发展。
在户型设计方面,@HOME的110间公寓采用温馨的原木色设计和松下精装,提供整屋住宅设备、全屋空气设备、全屋电气设备、全屋智能电器等完备的配套家装设施,为居民营造出全方位“安全、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提供“简约、自然、健康、富质感”的生活美学。目前,该产品基本处于满租状态,租客50%以上都是企业中高管、海归精英和高知人群。
有了多功能共享空间和丰富的娱乐活动,才能吸引具有相同兴趣、文化偏好和生活观念的租住群体自然汇聚成“朋友圈”。位于闵行吴泾科创板块的青藤公园@HOME跳出单一居住功能,紧跟新时代租赁群体价值观、消费观的改变,朝着邻里生活场景构建、满足信息化社会需求等多方向进发,成功贴合了“Z世代”人群的共享、生活、交流、健康以及精神需求。 这座中高端租赁社区,目前出租率已达83.5%,成为企业集团和产业园吸引人才的重要源泉。
“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加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就业水平和城市空间品质。”上海2035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聚焦优良人居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今后,万科将继续做好上海城市有机更新的奋斗者,积极践行“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更深度地参与城市共建,助力构建更多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