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近日,中铁建工集团17名勇士,随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再战南极,承担南极工程项目建设,并为极地科学考察提供有力保障。
据悉,这是中铁建工集团的建设者第19次远征南极。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有地球干极、寒极、风极之称。自1984年第一支中国科考队踏上南极大陆起,有许多中国人参与到南极的科考事业中。中铁建工集团的建设者先后18次远征南极,参与了长城站、中山站的建设和维护任务,为我国南极科考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铁建工集团南极项目生产副经理罗煌勋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建设者。2007年到2022年,在这16年里,10次参与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次参加极夜越冬任务,连续17个月驻守南极,在南极建设的时间累计超1700天。在常年冰雪覆盖的南极,施工周期只能在夏季,建设任务重、时间紧,气候恶劣多变,晴雪频繁切换,再普通的施工也进行得异常艰难,每次南极之行,罗煌勋始终坚守一线,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紧盯施工进度,监督安全和质量,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中,肆虐的寒风一刻不停,巨大的雪粒打在脸上,衣服一次次被汗浸湿、结冰,但他毫无退缩,咬紧牙关不松懈,带领队员们圆满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比暴风雪更可怕的是极夜。在50多天的极夜期里,一天24个小时见不到阳光,分不清白天黑夜,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罗煌勋主动选择留下,2次参加了极夜越冬任务,凭借对南极的热爱和极地事业的执著,顺利通过了漫漫长夜的考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南极进行建设空有意志是远远不够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要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就必须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又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建设期间,罗煌勋冒着强烈的风暴,组织队员们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探索出了“超低温砼浇筑法”、“坚硬岩石钻孔法”等极地施工技术破解了超低温施工和基岩冻土钻孔两大世界施工难题。仅需8人配合就可完成超低温基岩钻孔灌浆施工。
据介绍,中山站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南极考察站。起初,只是简陋的集装箱铁皮房,2002年,南极科考站开始大规模拆旧建新。前些年,极地施工缺乏大型机械设备,许多工作只能靠手提肩扛。罗煌勋和同事们靠着有限的工具,用双手让中山站站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曾靠人工,硬是平掉了一个小山头,在坡度高达60多度的雪域陡坡上,踩出一条运输干道。极寒的日子劳动不辍,工作的日子昼夜不舍。一年年含辛茹苦,风雪为家。数十回冰盖穿梭,坎坷无涯,将中山站改造为一座现代化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