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在9月27日举行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表示,上海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十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成立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领导。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和《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开展各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不断健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全社会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
从补短板到提品质、从重点治理到综合整治、从重末端到全过程防控,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上海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党中央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考核中,上海连续两年均为优秀,其中2020年度排名全国第一。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人民群众对上海空气污染治理成效有着切身感受。程鹏介绍,这种明显变化与党中央高位强力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分不开,也离不开全体市民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上海对燃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VOCs)同时发起防治战役。目前,除公用燃煤电厂和钢铁窑炉外,上海全市已实现无燃煤。10家公用燃煤电厂、宝钢股份和上海石化自备电厂的所有机组,也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上海率先将专门针对VOCs的内容列入大气条例,从立法、治理模式、资金保障、精准帮扶等方面,加强监测,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VOCs精细化治理之路。
上海率先全面淘汰了黄标车33万多辆,提前淘汰老旧车12.5万辆,淘汰国三柴油车将近九万辆,在全国首先全面禁止国0和国I非道路移动机械,政府投入资金达到61亿元。
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7.7万辆,在全球城市里排名第一。轨道交通通车运营里程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且正在规划新的轨交项目。绿色建筑规模达到2.89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在全国领先。
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实施推进会中,上海联合长三角主要城市共同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在整个长三角区域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最近十年一直在探索城市和自然交融的最佳实践,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落到郊区、市中心城市更新、五大新城,包括新片区的建设、示范区的整体建设中。城市生态特色得到了突出展现,“一江一河”的贯穿,黄浦江两岸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还岸于民,两边堤岸的生态均得到了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也让上海城乡的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多年未记录到的貉、小灵猫等野生动物,獐、麋鹿等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物种通过重引入工程相继“返沪”;长宁区“生境花园”、复旦大学“貉以为家:公民科学助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科教”,都入选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了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绿色正成为上海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上海将继续坚持夯实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努力建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