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透过这些热词,看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之关切

2022-03-04 13:57     上观新闻

心怀“国之大者”,不负人民期待。昨天(3日),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集中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大会开幕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各自关心的话题热烈讨论。记者注意到,构建新发展格局、自主创新、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就业等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热词。

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新机遇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稳定经济大盘,坚持稳中求进,该如何发力?

“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全球贸易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数字贸易规则主导权争夺日益激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今年关注数字贸易。他认为,在研究数字贸易战略布局的关键时刻,承担国家使命的自贸区更要勇立潮头,将加快试行CPTPP和DEPA的数字贸易规则当作一项崭新的任务,积极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为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谈判、形成数字贸易中国方案积累经验。

周汉民说,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但整体上看,我国数字贸易产业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存在法规制度不尽完备、头部企业参与不足、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统计方式仍未统一、监管模式需要创新等问题,他建议在自贸区构建适应国际数字贸易发展的法律体系,打造数字贸易开放创新体系等。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力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在数字经济发展得到高度重视、数据要素挖掘得到不断深化的同时,平台垄断、信息安全、用户权益、数据资产权属等问题也随之凸显,“我们要抢占先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及时应对数据要素培育过程中各方关切问题并作出有效回应”。

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一些产业如何“重启”,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科技委主任胡可一说,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邮轮行业主动按下暂停键。“停航以来,邮轮公司面临生死考验,邮轮港陷入发展困境,正处于培育期的我国邮轮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胡可一说,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邮轮业的重启乃至全产业链的恢复也应提上议事日程。他认为,应重新审视事关邮轮全产业链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充分依靠我国制度优势并将其真正转换为邮轮产业的发展优势,选择一些邮轮港为试点探索“中国邮轮模式”,取得经验后加以推广,在疫情常态化时代实现邮轮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

“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业的持续创新,愈发依赖材料技术的底层突破,材料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为集成电路新结构、新器件的开发创造新的空间。”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认为,我国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发展滞后,关键材料受制严重,近90%依赖进口,其中高端光刻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加快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实现自主可控,确保供应链安全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他建议,加速建设集成电路材料表征测试和应用研究平台,通过共享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国产集成电路材料创新和企业发展。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先行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关乎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认为,伴随着国际关系深度调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并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为跳出“存量博弈”的关键支点。他建议在国家层面进一步统筹安排,突破部分现有政策的制约,引领全社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努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更大的创新突破,切实支撑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看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人才先行。“随着国家在科技教育等领域投入持续加大,本土创新人才的质量规模持续攀升,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陈义汉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本土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通过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培养人才,可以有力推动引领区建设,进而带动长三角以及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

他特别提到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以浦东新区为例,目前已率先探索一批以“承接国家战略、满足上海亟需、集聚顶尖人才”为核心使命,符合创新规律、提升创新效能、满足创新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一支“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新力量。他建议以浦东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鼓励和引导上海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到浦东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进一步激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并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制度与机制。

“在激励和保障创新方面,商业秘密拥有专利制度不能比拟的作用。”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霞看来,法律若不保障创造者有权独占地享有成果带来的效益,就会挫伤创造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社会的创新活力,阻碍科技进步与发展。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缺少独立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她建议对商业秘密保护进行专项立法。

新业态呼唤新治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我今年要提一个形成全国统一的精准防疫标准的建议,这来自差旅频繁者的切身感受。”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提到,差旅人士会遇到各地健康码不互通,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不共享,各地对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防控要求不统一等问题。“有的地方要求核酸证明须24小时内,有的则是48小时;有些地区以航班或车次到达时刻向前推算计,另一些地区则要求以起飞或出发时刻计;有些地区要求提供48小时内1次证明,有些地区会临时要求提供2次或更多次。”王煜认为,可及时总结各地疫情防控成功经验,择优汇集形成全国统一预案,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数字化水平,实现各防控关口“无感通行”。

疫情发生以来,云会议、直播电商、在线医疗等在线新经济快速发展,不少代表委员也在关注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治理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局邮件接发员柴闪闪非常关注外包类灵活用工模式。他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外包公司通过转包,或雇佣一些社会组织及“众包”类个体经营者参与分包,进行成本再下摊,使得劳务外包队伍庞杂,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化,责任模糊化。比如配送过程中造成第三方受伤后,肇事责任人无力赔偿带来的群众维权难等。这些不规范用工行为,对构建和谐的生产关系及经济生活的平稳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他建议对经营外包业务类的公司,提高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查要求,同时畅通维权渠道,强化监管责任落实。

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翻看议案提案,养老、教育、就业等民生话题一如既往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关注到大学生择业期问题。他说,我国对应届高校毕业生有就业及升学优待政策,毕业后两年内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可享有与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同等待遇。这一择业期政策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应届毕业生就业,但同时也给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就业造成障碍。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出现了一些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灵活就业以及女性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居家生子等情况。”胡卫说,过短的择业期政策对毕业多年的再就业人员重新求职,尤其是参加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等,人为制造了障碍。“这不利于推进公平就业,难以保障每个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利。”他认为,应对所有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消除人为的就业障碍。

“当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还存在着弱项和短板,急需补强补齐。”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国民提到,目前,满足特殊需要儿童需求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主体及其责任不够明确,且接纳意愿及能力不足;家庭、医疗妇幼保健系统、残联及教育部门等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规律关注不足,相对重视康复需求而忽视学前保育教育需求。他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更多政策性措施,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提升特殊需要儿童入园保障,基本普及以融合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为残疾儿童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做好准备。

“我国有超过2000万的罕见病患者,保障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既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董事、总裁助理章伟民注意到,中国官方至今没有公布关于罕见病的定义和分类。为使我国罕见病事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他建议全面摸排我国罕见病的总体情况,并充分结合经济发展、人口情况、社会保障水平,明确发布关于罕见病的标准定义,同时科学建立罕见病分类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及时调整罕见病目录。(王海燕 张骏)

【责编:倪珺】
原标题:透过这些热词,看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之关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