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今年上海“总部经济”动力强劲:今年1—11月,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6家,外资研发中心23家。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827家,外资研发中心504家。
不仅数量不断增加,能级也不断提高。82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中,由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121家,占比约15%,如沃尔玛、苹果、采埃孚、圣戈班、通用等;大中华区及以上级别的地区总部158家,占比18%,如诺基亚贝尔、苹果设立大中华区总部,霍尼韦尔、汉高、福特汽车、沃尔沃建筑设备等设立亚太区总部。
效益增长喜人
效益不断增长更令人惊喜。截至今年11月,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仅占全市外资企业总量的1.1%,但贡献了全市外资企业18.2%的税收,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今年1—11月,有2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税收超过1亿元。在2020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中,共有57家总部企业上榜,其中,19家是“进出口百强”,24家是“营业收入百强”,27家是“纳税贡献百强”,24家是“创造就业百强”。
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以欧洲、美国和日本企业为主,占总数的79%。母公司以制造业企业为主的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比71%,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汽车制造、智能制造等行业;服务业企业占比29%,主要集中于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行业。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也在不断拓宽产业边界。今年,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把原来的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同时还宣布在上海成立3家新的分公司,涉及融资租赁、数字科技和赛车贸易3个全新领域。
各区“错位发展”
更值得点赞的是,尽管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域分布以浦东为主,但各区“错位”发展之势正在逐步形成。浦东新区是全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区域,占比45%,主要分布在陆家嘴、张江、金桥、保税区等片区。
徐汇区已经成为全球商贸品牌总部的集聚地,如亿滋、乐高、星巴克等。静安区在已有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以及罗兰贝格等专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入驻的基础上,今年3月推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十大举措,吸引各个行业领军地位的总部企业近悦远来。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出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的背景下,商务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入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37家。2021年7月,爱达克车辆设计(上海)有限公司经上海市商务委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亚洲区),它也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继梅塞尔格里斯海姆之后的第二家亚太区总部。
上海全力“稳外资”
2019年,意大利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获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短短两年后便升级为亚太地区总部。今年7月,他们与外高桥造船签署协议,将为中国建造的豪华邮轮提供入级服务。
面对世界经济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上海全力以赴“稳外资”,更是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质增能的“策动力”。2020年11月1日,《上海市外商投资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是国内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35家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搭建了跨境资金池,管理的境内外成员企业超过2000家。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打造新时期外资首选地,基本建成亚洲投资门户,将把“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放在外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总部增能计划”,聚焦“全球总部、开放创新”,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功能性全球总部落户,鼓励外资设立和发展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吴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