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加速迈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2021-10-12 10:58     解放日报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是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大会。会议邀请了十大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投资人作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合作伙伴,并将建立政企高层定期沟通机制,使国际生物医药界进一步了解在上海的机遇

■以大会为契机,上海也将把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大方向、大趋势,加速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当前更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一起成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先导产业。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1041.15亿元,可比增长15.6%;新增投资84.4亿元,同比增长85.6%。同时,已形成以张江为核心,以临港新片区等5个特色园区为支撑,以其他特色基地为补充的“1+5+X”产业发展布局,“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联动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面向“十四五”,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今天(10月11日)起,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将拉开大幕,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顶级投资人和众多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CEO相聚黄浦江畔,共同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创新策源能力全国领先

纵观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海是起步最早的区域,产业体系健全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研发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已初步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特别是去年初,国家多个部委与上海市联合制定了上海生物医药高地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复,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重要发展机遇。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今年上半年产业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8%。与此同时,短短不到两年,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成果和产品纷纷涌现。譬如,重大前沿研究方面,全球首个节律紊乱疾病克隆猴模型、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取得突破。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转化医学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我国率先成功解析新冠病毒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有力支撑病原体研究及药物发现。

从世界经验来看,创新策源能力一直是生物医药产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共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批件177个,其中生产批件18个;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项,无线心脏起搏器、国产化粒子治疗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专项;CT核心部件5MHU医用球管实现国产化,全球首台75厘米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设备诞生于上海。

据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清透露,今年上海已新增获批Ⅰ类国产创新药6个,约占全国总数的1/4,创历年新高;新增9项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约占全国1/5。另外,上海已建立6个国家级和17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心血管病、肿瘤学等16个优势临床学科全国排名前三。可以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策源能力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国际化也是上海生物医药的一个显著特色。目前,全市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占比约六成,全球药企前20强的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的17家都已落户上海,纷纷设立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锚定“张江研发+上海制造”

在上海,说起生物医药,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张江。

1994年,随着瑞士罗氏制药作为第一家跨国药企入驻张江,开启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序幕,随后,奈科明、美敦力、史克必成等生物医药项目逐一加盟,一举打响了上海张江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名气。这给了上海张江确立生物医药产业定位,打造“中国药谷”的底气,一大批国内创新药企也纷纷云集于此。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张江生物医药流传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背后是上海医药产业成果转化率低的状况。

对上海生物医药而言,抓住了张江就抓住了牛鼻子。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表示,张江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全国领先,为留住更多不断涌现的优质创新成果在沪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目标,上海去年开始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已有58个张江研发项目在张江、浦东乃至全市产业化落地,总投资额近500亿元。具体而言,呈现出张江研发+浦东转化、张江研发+外区转化、张江外溢+回流上海、张江试水+本市扩张等四种落地模式。以“张江外溢+回流上海”而言,早期外迁企业在当前呈现一种回流态势,这种现象在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南虹桥智慧医疗园区呈现出良好的溢出效应。

随着《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落地,上海将为张江研发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精准匹配政策、空间、服务等各类资源,努力实现“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好马”和“好船”就是指好的张江创新研发成果,“好鞍”和“好帆”就是指好资源。

一方面,为“好”的产业化项目适配“好”的发展空间。构建“1+5+X”的产业空间布局,通过拓展增量、挖掘存量等方式打开空间。其中,“1”即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5”即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金海岸现代绿色制药承载区、北上海生物医药园和南虹桥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X”包括G60生物医药基地、青浦生命科技园、普陀环同济医学院生命健康产业总部基地等。到2022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将推出可用空间近12500亩,物业630万平方米;到2025年,共计将推出可用空间近26000亩,建成1个千亿级园区。

另一方面,为“好”的落地项目适配“好”的协调服务。针对生物医药强监管的特性,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如优化环评准入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园区,推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简化办理流程;探索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等。此外,还将叠加各区、特色园区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联动支持本市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打响生物医药“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不仅实现“墙内开花墙内香”,更力争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

借力产业周营造良好生态

对于一座志在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城市而言,树立一个具有地标意义和引领地位的会展品牌,是整个产业生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就如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所言,在上海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活动,既是企业之需,也是上海主动承担国家战略、助力优化上海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的主动之举。

从之前发布的信息看,这次产业周除了开幕式,还将有20场同期活动,这些高级别活动立足上海、面向全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场景,全方位解读生物医药前沿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部署、产业格局变化、科研转化路径,及上海全产业链支持政策等。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化”是这次产业周的关键词。

上海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这个目标而服务的生物医药产业周也必将是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大会。譬如,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已经在美国旧金山连续举办了39届全球年度医疗健康大会,是行业最重要的盛会之一,今年摩根大通将借上海产业周平台,首次在中国召开医疗健康产业年会上海论坛。同时,大会不但邀请到国际上声誉显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等重磅嘉宾发表主旨演讲,还邀请了十大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投资人作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合作伙伴,并将建立政企高层定期沟通机制,使国际生物医药界进一步了解在上海的机遇。

张江的新锐药企来凯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吕向阳,参与过多次在欧美举办的生物医药大会或论坛。当时他就曾有一个念头,希望有一天,不需要坐十几小时的飞机,在家门口就能与商业大咖和投资人密集会晤,探讨各种生物医药行业的热点话题。“没想到这个期待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从目前产业周的活动安排和计划看,其活动密集、规格之高,已经可以媲美许多世界级生物产业论坛。”吕向阳说。

业内人士均表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必将成为一个世界级别的健康产业顶尖盛会,为本土生物医药产业界提供与世界共通共融的桥梁。

以会聚能,以会促产。吴金城表示,以大会为契机,上海也将把握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方向、大趋势,加速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一方面,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在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高端制剂、先进工艺、公共卫生急需医疗物资等领域加强攻关和产业化突破。另一方面,加强前沿领域布局,保持并发挥上海在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围绕脑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前沿和基础领域,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布局。同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以“张江研发+上海制造”为引领,依托“1+5+X”产业空间载体,加强跨区联动、统筹布局,鼓励各园区创新协作模式,联动协同发展,切实提高上海生物医药项目承载能力。上海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2万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让生物医药产业“上海高地”的成色越来越足。(刘锟)

【责编:倪珺】
原标题:加速迈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