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走进乡村看小康|上海奉贤:睦邻“四堂间”,家门口的快乐养老

2021-08-18 14:17     央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从7月10日开始到9月底,每周六、周日上午十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同步播出大型直播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第十二期《公共服务润乡土》,多路记者将分别带你走进辽宁、陕西、浙江、上海等地的乡村,看公共服务如何惠及乡村百姓,改变乡村面貌!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探索出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叫做“四堂间”,利用集体或者村民闲置的宅基房屋,在政府牵头、社会赞助、村委负责、老人自愿的机制下,为本宅基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打造吃饭的饭堂、聊天的课堂、学习的学堂以及议事的厅堂,实现农村老年人家门口快乐养老。

总台记者 吴琼:从镜头中可以看到,我身后就是一处健身点,阿姨们正在排练着由当地的传统戏曲改编的新歌《赞美吕桥》,其实在城市里,这样的健身点经常能看到,但是你能看出来,这是在农村吗?在上海奉贤庄行镇吕桥村,村里有8个这样的健身点,还有6个口袋公园,很多健身步道等等,让村民在村子里,也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公共设施。

跟随总台记者吴琼的脚步,走进一座叫做吕桥乡愁馆的江南小院,它是村里的村史馆,陈设了很多村里的老物件,让人们可以一眼看得到乡愁。不仅看得见,还能摸得到。这里还有土布展示角,“江南土布首推庄行”,庄行土布也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展示的包包都是村里的叔叔阿姨们在闲暇时间做的,既传统又时尚。

在乡愁馆,记者也发现,这里保留了很多江南的特色,比如一面瓦片墙,是用江南人家屋顶瓦片叠成的,墙上还有村里的农民诗人写的诗,这也是用诗歌的方式,留住乡愁。

俗话说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在上海奉贤,60岁以上老人占了30%以上,很多独居老人们吃饭经常是热了凉,凉了热,怎么能让农村的老人都吃上一口热乎饭?

奉贤探索了一种“四堂间”模式,把村民闲置不用的客厅租下来,改造成老人的活动空间,四堂分别是议事的厅堂、学习的学堂、聊天的厅堂、吃饭的饭堂,只要有几十户离得很近的人家,就可以开一个四堂间,奉贤已经有500个这样的四堂间,覆盖了所有村落。同时每个四堂间都有一位堂主,据了解,每个月政府都有活动,还有比赛,评选优秀堂主。这里的堂主、志愿者都是本地的热心人,由政府指导专业的社工对他们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带领老人们活动。

“四堂间”还有饭堂,就是老人们吃饭的地方,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这里的饭都是本村人烧的。饭菜也尽量软一点,烂一点,热一点。一荤一素的饭菜,政府补贴3元,老人们只要出3元就能吃到,实惠的价格受到大家的欢迎。

记者来到“四堂间”的时间正好是伏羊节刚过,志愿者为老人们盛上一碗羊汤,还有本地的蜜梨,一口羊肉一口梨,热乎乎又甜蜜蜜。同时,也为老人们准备了饭后小点心——庄行的特产方糕,咬上一口,豆沙馅儿特别细腻,外皮还带着韧劲儿,而且也不是特别甜。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乡情,这是上海农村的互助式养老,老人们可以在家门口安度晚年。

针对老人腿脚不方便,有的村还能送菜上门,饭菜送到家门口还是热的,对老人的照顾,始终保持一碗热汤的温度。

【责编:倪珺】
原标题:走进乡村看小康|上海奉贤:睦邻“四堂间”,家门口的快乐养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