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邱爱荃 缪晓琴
7月8日至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约而至。柔性脑机接口、仿人机器人、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车等成果惊艳亮相……这是一场AI领域的国际盛会,集聚上千位来自国内外的“最强大脑”、举办近百场高端论坛头脑风暴。这更是一场“智联世界,众智成城”的协同共治大会,以技术“向善”为目标,描绘人工智能世界共治共享新蓝图。
汇聚长三角AI力量
在上海,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l已成为最具吸引力、最有前景的创新工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脑-智工程中心理事长张旭分享了脑科学给AI领域带来的巨大突破。他表示,尽管AI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已经超越了人类的预期,但AI与人类智能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从脑科学到AI、从了解大脑到模拟大脑,在脑科学与AI研究之间搭建桥梁迫在眉睫,“我们希望借鉴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兼顾深度学习技术,进而在神经网络芯片计算系统有所突破,形成多层次、多行业的共同研发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他表示,人工智能的8大关键技术,特别是自然语言理解、类脑交互决策技术,直接影响着智能制造的自感知、自适应、自学习、自决策水平,“制造知识是智能制造的灵魂,制造过程智能化是智能制造的保证,智能设计是智能制造的引领。”
论坛还重磅发布“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杰出人物”、“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评选结果,表彰近年来长三角人工智能领域内,在技术算法研究和创新实践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以及将人工智能技术转为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优秀应用案例。
据了解,此次评选出的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杰出人物横跨产学研多个领域。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潘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卫明、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之江实验室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闻韬等学术领域杰出人物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建树卓越,为长三角区域带来科创新风,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AI力量。
科大讯飞AI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聪,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苏宁易购集团IT总部执行总裁荆伟,优刻得创始人季昕华,每日互动创始人方毅,小i机器人创始人袁辉等企业领域杰出人物在人工智能多个技术领域攻关克难、持续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增进民生福祉。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秘书长、科大讯飞副总裁徐甲甲表示,长三角“双十评选”一方面是为了鼓励人工智能科研人才持续创新,攻克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是为了号召各行各业领军人才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释放AI创造力。
解码长三角“AI样板”
作为我国经济与创新力领头羊,长三角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此次论坛评选出的十大示范场景涵盖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基础技术等多场景,代表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的标杆作品。
在民生服务场景中,蚌埠市教育局使用的“智能教育因材施教创新方案”,通过智慧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创设了网络化、数据化、交互化、智能化的教与学环境,并根据学生情况个性化定制作业,为师生减负增效。无锡市卫健委采用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层医疗能力提升解决方案”,为基层医生提供智能化、一站式诊疗辅助,在辅助诊疗、规范基层诊疗行为、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庭审方案”,运用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全程录音录像及区块链存证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大提高记录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使庭审环节更加高效流畅,提升了司法公信力。阿里巴巴推出的“小蛮驴”智能物流无人车,面向工业园区、高校、社区等场景提供最后三公里的快递配送服务,标志着物流无人车走向大规模量产。东超科技推出的“基于 DCT-plat的无接触电梯按钮的研发与应用方案”,可在不依赖其他实体显示介质的前提下,将电梯操作界面呈现于空中,用户可直接在空中操控电梯按钮,整个过程无需任何实物接触,在疫情防控中可起到重要价值。
在协助城市管理的宏观场景中,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研发的“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实现城市治理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帮助城市管理者实时掌握一手资料和舆情,做出即时科学辅助决策。新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打造的“AI未来工厂创新应用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大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声纹质检、图像瑕疵检测、声学成像技术等,大力推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每日互动推出“实时人口动态数盘”,以可视化形式,深度分析区域内镇街级人口数量、结构、分布、迁徙等特色指标,精准触达百米级网格,帮助各级政府数据治理赋能增效。
在基础技术服务中,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推出“RPA数字员工智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流程优化和标准化,提升人效、数据分析及预测能力,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优刻得研发的“基于异构架构的大型人工智能云端计算平台”,基于CPU/GPU异构融合体系架构,打破了传统云计算厂商和IDC以资源为单位的售卖方式,免去资源配置与管理的压力。
后续,长三角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将会持续进行,挖掘更多长三角“AI样板”,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联盟也将着手绘制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地图,为AI产业发展和规划提供精准的决策数据,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实现"理论智能”向“现实智能”跨越,同时也赋能各行业智能化发展。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大讯飞用AI+城市、AI+教育、AI+医疗、AI+工业、AI+生活、AI+办公等最新应用成果,诠释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各种可能。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数字化社会。正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使产业落地成为可能。当前,人工智能在便捷生活、民生服务、企业转型等领域已发挥重要作用,AI虚拟主播走向前台;“因材施教”让师生减负增效,助力五育并举和培养创造力;“智医助理”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讯飞声学成像仪,让设备故障声音变得“看得见”。他表示,AI赋能数字化社会,将为每个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现场,科大讯飞发布“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平台2.0,从原来的工业生产智能化,向工业企业“研产供销服”全场景智能化延伸,为工业企业构建全场景智能化底座。通过“系统性创新”能力,助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在浙江捷昌驱动的生产线上,依托工业质检系统,产品质检方式由之前的“工人人耳盲听辨别”升级为“机器自动识别” ,实现了电机的无人化自动判定,检测一致率达90%,识别准确率达96%。该系统使制造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提升约15%,为公司创收提升约30%。
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大讯飞也积极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截至2021年6月底,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434项平台能力,聚集超过 219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115万,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32亿+,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构建。
同时立足长三角,科大讯飞也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着力构建长三角AI产业生态,强化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与生态伙伴一起,助力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先行示范区”。
京东集团副总裁梅涛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在产业数智化浪潮中的引领作用。他表示,随着图像识别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拓宽行业应用格局。京东科技将基于京东五位一体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从供应链中来到产业中去,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6月25日,由科大讯飞承建的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安徽省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应用的“总枢纽”,该平台的上线运行,标志着安徽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共享、融合应用取得新突破,全省一体化数据共享体系迈出新步伐。
打破数字壁垒,江淮大数据中心总平台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安徽已推出261项智慧审批事项,实现办事人“零填报”、机器“秒审批”,办理环节由平均4个减少为1个,审批时间从平均3个工作日变为“秒办”。数据一体化,正不断衍生出更贴心的便民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改变着民生服务模式,更让优质资源公平可及。在上海市建平中学,通过智慧课堂,学校摸索出智能备课“七步法”,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上海复兴高级中学通过建立创新智能实验室,落地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而在安徽省旌德县,只有88人的孙村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就有30多个,学习中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脱节,放学后家中长辈又往往无法提供辅导,学习进度很容易拉下。通过智慧课堂,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和声音,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以及个性化的作业,让曾经缺乏课程辅导和监督的留守儿童们爱上了学习。
通过“因材施教”解决方案,科大讯飞可以精准分析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作业,避免无效重复训练,让师生减负,促进五育并举,同时也让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照亮乡村教育振兴之路。目前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已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广泛应用,与全国38000余所学校深度合作,服务过亿师生。
科大讯飞副总裁、教育技术首席科学家王士进表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是迈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