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生态禀赋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苏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生态环境现绮丽,国之基石造福居。今年以来,苏州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污染防治源头攻坚、生态环境科学治理、依法治污护稳定“三轮驱动”,脚踏实地,久为功,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苏州样本”。
水天一色太湖美。徐晓迪摄
星光普照。王利利摄
苏州湾。周建根摄
【源头治污】 守好全市生态环境“基本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多年来,苏州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民生,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进入5月,苏州各地持续推动二季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聚力打好“春夏攻坚”硬仗。近日,常熟市城区公交车颗粒物走航监测系统顺利完成建设并正式上线,此举旨在清除常熟城区空气质量网格化盲点,实现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为常熟城区建设大气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助力。常熟市污防攻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颗粒物走航监测系统能对区域内空气质量进行精细化监测,实现污染源靶向治理。
排名靠前的乡镇(街道)领奖励,排名靠后的乡镇(街道)要向财政缴钱,这便是苏州的空气质量补偿机制。今年3月,吴中区东山镇、高新区各上缴补偿资金60万元,金庭镇获奖励资金80万元,甪直镇获奖励资金40万元。“补偿机制非常好,对各乡镇触动、压力都挺大。”吴中区一位分管环境的副镇长告诉记者,基层干部都很支持这一机制,激发各地从源头上找原因,解决环境问题。据悉,自去年实施空气质量补偿机制以来,苏州已累计发放乡镇(街道)空气质量补偿金2000余万元。
调整能源产业结构,源头排污强度逐年下降。2020年,苏州市完成治气重点工程2712项,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实现全流程改造,整治工业锅炉和炉窑892项,VOCs综合治理1577项。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2929辆,淘汰或改造港口水平运输机械395台,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和高污染车辆门禁系统建设,“车油路企”实现全方位监管。苏州市首次实现5项污染物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臭氧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拐点,全年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4%,均位列全省第二,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截至目前,苏钢集团已停产实施产能退出,整体关停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吴江邱舍电镀区,相城黄桥电镀企业清零,近3年淘汰低效产能企业近4600家。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公交新能源车实现内环高架内“全覆盖”。
成绩背后,离不开生态环境大气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无数家企业的积极技术改造。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佳世达公司便是众多企业中的一家获益者。作为全球第一大投影仪生产商,在生态环境部门帮扶下,佳世达了解到做好源头治理可帮助企业在限产期间取得豁免资格。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佳世达源头替代与末端治理双手抓,着力开展涂装废气整治工程。改造后,佳世达获益颇丰:企业将油性漆改为水性漆后,原来油性漆中VOC含量平均85%降低到水性漆的30%。除了在大气治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还大幅降低了员工的离职率,减少白血病等职业病的发生率。“每年除了节约300多万元的活性炭费用,还节约了1000多万元因限产而产生的外包费和运输费。”该公司环安部门管理人员严惠娟说。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位于震泽镇核心区的快鸭港,曾经沿河排污口多,违建驳岸多,环境脏乱。2017年,快鸭港因黑臭被市污防攻坚办曝光,之后,震泽全面启动“靓河工程”进行整改,通过截污先行、亲水建设等措施,对快鸭港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治。如今,快鸭港水清了、岸美了,沿河老百姓都乐了。近年来,苏州实施“水十条”8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8.1亿元。完成长江、太湖2959个入河排污口核查溯源任务,核减排污口456个。持续推动“一江两河两湖”流域治理,狠抓京杭运河整治,落实“一断面一方案”攻坚行动,加强长江入江支流整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III比例达100%,长江干流水质保持II类。全市50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2%,河流断面水质优III比例达到100%。太湖连续13年安全度夏,实现“两个确保”。
苏州开展绿岛建设试点,是通过集中治污帮助企业实现源头减排提效降成本的有益尝试。“绿岛”建设试点是指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帮助企业降低治污成本。现如今,苏州市汽修行业在常熟市开展了大气绿岛建设试点:为了加强汽修行业环境监管治理,减少喷涂工艺对环境的污染,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也立足全市汽修行业长远发展,常熟市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开展了“绿岛”试点建设,建成文邦、创领两家集中式汽车钣喷中心,目前两个项目正在试运行。
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毛祺摄
【科学治污】 高水平保护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苏州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合作,强化对本地污染源的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精准的治气举措。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宁淼研究员介绍,苏州组建了一支囊括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科院机动车中心、上海环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部所院校的技术支撑“智囊”团队,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分析、精准溯源、科学施策方式方法,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难点问题。根据苏州市污染传输路径分析,明确了北部常熟、南部吴江两大重点管控区域,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子协议,实现“1+N”专项指导。
苏州是长江流域(太湖流域)一座美丽的江南水城,区内河湖资源丰富,形成“一江、百湖、万河”的独特水网水系格局。今年4月,苏州市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签订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提升苏州市精准、科学、系统治水能力,打造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苏州模式。5月,苏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合作项目正式启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选取中科院南京地湖所、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8大院所组建专家团队,为水生态环境把脉并建言献策,进一步改善苏州市水环境质量。根据计划,专家团队将以苏州市水环境管理需求为遵循,2021年重点完成苏州市水生态环境“十四五”分区方案,2022年提出分区管控措施。
家住相城区的周女士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称近期小区附近扬尘严重,阳台窗户已经好几天无法打开。生态环境部门对该区域进行颗粒物激光雷达水平扫描,共发现1处污染区域。相城区环保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到污染区域现场进行排查,发现一家扎石场现场作业时未采取有效抑尘措施,现场沙石未覆盖,洒水炮车设备处于停用状态。执法部门立即责令整改,严格落实炮车洒水、围挡喷淋、覆盖等有效抑尘措施。
近年来,苏州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新方法,率先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定位各类涉气污染源,实施精准整治。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朱健介绍,苏州大气治理采用世界尖端技术,整合建设“天地空”一体化观测分析系统。包含国控、省控、市控、乡镇站、超级站等在内134个点位数据,运用“葵花”“高分2号”等高精度卫星分析定向拍摄高分辨率照片,通过遥感解译发现定位各类涉气污染源,指导各地开展精准排查。组建工作专班开展驻点跟踪,每日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对污染进行及时会商污染分析。
同时,苏州创新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自主减排,实施管控差别化管理。在全国率先实施夏季VOCs自主减排,印发《关于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夏季挥发性有机物自主减排工作的通知》,专项制定工业炉窑、储罐、电子、工业涂装、纺织废气治理推荐技术,指导帮扶企业提高治理成效;加大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完成太湖流域六大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初步构建现代化环境监测监控“感知网”。
炎炎夏日将至,又到了每年的蓝藻生长爆发期。针对蓝藻问题,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已与苏州高新区合作,启动“蓝藻脱毒处理示范站”项目建设,示范站点处理规模可根据实际需要,日处理量在30-1000吨,实现苏州境内全部蓝藻的脱毒资源化处理,并远优于目前国际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聚力开发的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该平台由苏州市政府主导统筹,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承担建设,政府、环境部门、网格、企业、第三方服务单位、公众共同参与使用的综合业务平台。平台以企业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测污、排污、治污、产污全链条、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环境问题成因,有效指挥参与方工作开展,实现生态环境精准管控。不久前,苏州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入选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应用案例。
排污检查。苏成涛摄
【依法治污】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乐章
不断创新执法模式,服务企业绿色发展。今年,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印发《“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促进环境持续改善”实施方案》,全省首创实施“助企增绿十四条”。方案执行后,生态环境执法系统通过“量身定制”精准帮扶的方式,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化解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难点痛点,协同推进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惠氏公司于1991年在苏州投资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市场前景较好,但由于企业建厂时间较早,随着近年来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断更新,企业环保管理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急需进一步提升以适应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今年3月,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党支部5名党员前往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开展党建结对帮扶。帮扶人员通过查阅台账、实地检查发现企业在固体废物管理、环境风险防范、污水处理设施等方面存在15项具体问题,并就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给出了4项建议。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朱晓兰表示,生态环境部门不仅把专业技术送上了门,也提供了周到的服务,让企业真正认识到在今后的日常生产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助企增绿十四条”持续推进苏州生态环境执法系统首创的“环保自检自纠”管理平台。勃乐氏密封系统(太仓)有限公司是德国BRUSS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及销售用于汽车动力总成和驱动总成的密封系统。勃乐氏太仓公司于2014年在太仓高新区投资建厂,环保投资约700万元人民币。通过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保护环境。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自检自纠”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后,公司被纳入先试先行企业名单。目前,该公司已连续8个评价周期达到优秀,其中有两次为满分。在苏州全市该行业的49家企业中,名列第一。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是推进生态环境部门职能转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重要抓手。今年4月,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树标提质、结对共建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苏州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将通过与重点医疗机构结对共建的形式,加强指导,进一步规范医疗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放射性废物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工作,落实医疗机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树立环境管理标杆,提升医疗机构污染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随后召开的医疗机构树标提质、结对共建工作启动会暨医疗机构培训班上,11家医疗机构分管处室负责人到场接受培训。
近年来,苏州市加大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完成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执法队伍,提升执法监管能力,环境违法案件处罚数及罚款金额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去年,苏州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实施环保云电力监管,全天候监控1057家重点企业的11700多个点位,开展非现场执法8000余次。根据部、省两级工作要求,苏州结合本地产业布局、行业特点和企业环保治理水平,进一步细分行业类别;参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单、“双随机”名单、重点排污单位等信息,全面梳理、认真核查、确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目前全市列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共有1154家,去年累计对清单内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3819厂次。
人与自然和谐共,山明水秀岁月熙。2020年,苏州在GDP突破2万亿元、名列全国第六,财政收入达到2303亿元、进位全国第四的同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标志性成果:在全省“263”专项行动和打好污防攻坚战考核中实现“三连冠”;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首次迈上90%大台阶,河流断面优Ⅲ比例首次达到100%;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率再创新高,达到91.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记者 惠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