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俗话说“安居方能乐业”,房产登记和测绘作为规划资源系统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关系着万千居民和企业的切身利益。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了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生中充分发挥规划资源局的积极作用,上海嘉定区规划资源局确权登记中心和嘉房测绘公司两家单位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党员干部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目标,立足本职岗位,从“心”出发,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开展零距离式的贴心、省心、顺心“三心”服务,让房产登记和测绘工作更合民意,让工作成果更好惠及广大民众。
不动产登记压缩办理时限为企业减负
不动产登记作为企业开办、融资等事务的重要关联项,办理该业务的便利程度和时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效益,早一天通过审批,就能早一天建设、投产、见效。然而在此前很长时间内,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时,“反复跑”、“材料杂”、“排队长”等让人火急火燎的问题却存在着,使企业只有“干着急”份。
如何服务好企业便成了确权登记部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为有效解决区内中小企业不动产登记的来回跑、反复跑问题,我局确权登记中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推出“企业服务专窗”,进一步推动企业不动产登记便利化,为企业办证减负。
前不久,上海江桥经营资产有限公司与上家企业前来区不动产登记窗口咨询位于区内虞姬墩路的非居住用房转移登记业务。中心“企业服务专区”工作人员主动对接、提前介入,并与税务部门联合服务,为企业提供税务、登记相关业务的专业指导。随后,工作人员引导他们来到“企业服务专区”办理转移登记业务,只用了短短1小时,上海江桥经营资产有限公司就拿到了崭新的不动产权证,项目负责人表示:“政府为企业着想,原来要跑两个部门,现在企业专窗一趟就搞定了,真的很方便”。
据了解,“企业服务专区”是区确权登记中心去年以来对标市府优化营商环境特设的企业VIP通道。以往,企业办理一套非居住用房的转移登记,需要先至税务窗口办理缴税,再到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转移登记,前后至少需要一周时间。目前,开设“企业服务专区”后,企业无需预约或现场取号,直接在专区实现“缴税、登记一窗受理”,税务部门在收到登记中心的材料后进行后台审核,申请企业只要在窗口稍等片刻即可缴税,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为全区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优化增效提速。2021年1月至今,我局确权登记中心累计办理80件企业间转移登记,90分钟内办结率96.5%,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房产测绘问需于民提升群众满意度
买过房的人都了解,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上都会写明房屋的公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等。这些数据的来源均根据房屋权属调查员所测量,其测定的特定范围是房屋以及与房屋相关的土地。房产测绘可以说和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非一“量”那么简单。
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嘉房测绘公司开展了“我为群众解难题”测绘义务咨询活动,针对有关房地产权属调查工作中的信访案件等情况,为群众讲解测绘规范并解答各类疑问;同时,为有特殊需要的群众提供上门咨询,主动将测绘服务前置,实现了从“人等房”向“房等人”的转变。
左图为小周在耐心为群众解答疑问 右图为房屋权属调查员在外业工作
公司支部党员踊跃参与活动,努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房屋权属调查员小周就是其中一员。工作中,小周热心同群众拉家常、聊困难,讲政策、谈问题,从测绘规范到现场作业,耐心为每一位群众讲解细节,也把群众在办理测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记下来,从专业角度为他们出点子、想办法。一次,有位群众对自家房屋测绘面积心存疑义,总觉得房子面积没有房产证上那么大,还自己丈量了房屋尺寸,怀疑开发商虚报房屋面积。之后,他找到小周提出了疑问。小周当场查阅了测绘报告档案,仔细检查每个数据记录,发现该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无误。一番询问之下,小周发现房主不理解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区别,混淆了两者概念,错把使用面积当成建筑面积,造成了误解。经过耐心解释,房主恍然大悟,称赞小周的讲解清晰易懂,解决了一直以来的困惑。
开展“我为群众解难题”活动,让公司干部职工进一步提升了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也拉近了与群众的情感距离。“小周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将这项便民服务常态化开展下去,为群众解决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让房产测绘这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变得更易懂、更亲民。截至5月份,嘉房测绘公司今年已累计完成房产测绘项目37个,合计建筑面积183万余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