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上海发布29条措施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5-22 11:2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了《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情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5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了29条意见,重点支持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生物医药装备和材料、新型服务外包等4大产业发展。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市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清等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主持。

华源介绍,上海历来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之一,产业体系健全发达,创新要素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研发创新能力全国领先,近年来,产业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去年初,国家多个部委与上海市联合制定了上海生物医药高地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复,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今年,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等16个部门,研究制订了新一轮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涌现出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成果和产品。

华源说,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重大前沿研究取得新突破。全球首个节律紊乱疾病克隆猴模型、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取得突破。二是重磅创新产品填补新空白。国产首个PD-1单抗药物、首个从发现到临床都在国内完成的抗肿瘤新药、全球首台全景动态2米PET-CT、国产首台一体化PET-MR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获批上市。三是重要创新资源集聚迈上新台阶。上海建立了6个国家级和17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四是重点先行先试改革取得新进展。首个国家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分中心在沪成立并运行,服务范围覆盖整个长三角。

此外,上海已形成了以张江为核心,以临港新片区等5个特色园区为支撑,以其他特色基地为补充的“1+5+X”产业发展布局,“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联动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基础,聚焦创新策源引领、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龙头企业打造,立足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政策体系,提出了29条意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较好,但也面临产业化落地有待进一步加快、医企协同有待进一步融合、创新产品应用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据悉,此次发布的《若干意见》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基础,聚焦创新策源引领、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龙头企业打造,着力强化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覆盖“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政策支撑体系。总体特点可以归纳为6个“更加”: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方面实施“更加”有力的支持性政策;促进创新产品研发方面健全“更加”合理便捷的分类支持措施;促进临床研究转化方面给予“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提高产业空间承载能力方面完善“更加”积极的引导性举措;推动创新产品使用方面提供“更加”创新的支持办法;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方面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全面的支撑服务体系。

上海市药品监管局将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支持服务力度,加强与国家药监部门沟通对接,并且以制度创新促进新药落户上海;同时,通过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质增效扩能行动,推动创新性产品进入国家和本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通道,助推本市研发成果转化,保障药品安全。力争今年年内实现上海市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许可事项变更、延续注册的技术审评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缩减50%;到2022年底,实现本市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周期从平均10个月左右缩短至6-7个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夯实框架基础,迈向打造核心功能新阶段的第一年,上海将抓好全球生物经济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不断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促进产医深度融合,持续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努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进一步增强创新策源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倪珺)

【责编:邱爱荃】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