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硕士”“博士”助力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2021-04-30 17:49     新民晚报

一座城市、一所大学,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记者30日从市教委获悉:本市研究生在校生总规模21.6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4万人,博士研究生4.2万人,“十三五”期间实现增长48.3%。在研究生教育领域,上海高校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需要。沪上高校的“硕士”“博士”成为支撑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力量。

“把科研开展在领域的最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沪上研究生们正在践行的使命。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龚维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校期间,他把研究方向聚焦于世界科技前沿方向——智能纤维与服装。他成功搭建出摩擦电纤维生产线,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摩擦电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在国际上,该研究成果为《自然》期刊重点推荐。他荣获第十六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一等奖。去年,远在美国访学的龚维心系国内疫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为国内口罩企业提供设计意见。

龚维的故事是上海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缩影。以他所在的东华大学为例,学校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组建“纺织”、“材料”、“设计”学科群,搭建学科交叉平台,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通过学位点增列审核、动态调整、对应调整等方式,对现有学位点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学科结构,重在加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

全市现有23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7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学位点255个、专业学位点24个)、5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学位点266个,专业学位点292个)。10年内学位点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填补了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医学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空白。学术学位授权点覆盖12个学科门类、87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覆盖44个专业学位类别。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研究生培养始终对接城市发展的新业态、新需求。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开展“上海交大-中国商飞联合培养大飞机工程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民机系统工程师高层次创新人才,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学生第一学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相关课程学习,第二年在中国商飞公司开展课题研究及工程实践,商飞班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签约大飞机相关企业。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赵文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和导师刘明耀教授迅速开展快速诊断试剂盒和抗体药物研发方面的技术攻关,他们研发的抗体诊断试剂盒,走在快速确诊新冠试剂技术前列,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进入了商务部的出口白名单。

据悉,在新形势下,本市将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响应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和“五大新城”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突出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的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2019年,市教委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围绕一流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一流的学位点优化布局和建设机制、一流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一流的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一流的资源配置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开展建设,通过五个“一流机制”的持续构建完善,发展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匹配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张炯强)

【责编:倪珺】
原标题:“硕士”“博士”助力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