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东方 > 新闻

浦东在哪里?

2021-04-15 15:11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上海报道 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30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浦东新区如何再越雄关再启新程、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坚持试点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是浦东在全国改革大局中的自觉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强调,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浦东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

在举国上下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将更多成熟的“浦东经验”推广开来正当其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上海浦东新区在新征程上的引领示范作用,将浦东经验与各地自身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改革探索,能够更好地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充分释放制度红利

在上海浦东新区有关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中,关于改革系统集成的有13项26条,撑起半边天。不要政策优惠,不搞税收洼地,浦东取得发展奇迹靠的是一以贯之的制度创新。从承担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战略任务以来,浦东新区就明确提出并坚持形成制度创新的高地,积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大力推动制度变革,着力于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倒逼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浦东新区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转变职能的步伐不断加快,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深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升效能。通过深化改革系统集成,浦东新区经济社会运行各项制度的运行效率持续提高,制度红利在整合资源配置、维系各类经济主体合作关系中的积极作用获得充分释放。

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形势在发展,要求在提高。浦东新区唯有继续推进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是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金钥匙。以改革系统集成谋划新举措,就是要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营商环境对企业来说犹如鱼和水,是重要软实力、核心竞争力。今天的浦东,正把引领发展的“高站位”落实到服务企业群众的“低身段”上,当好“店小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企业痛点,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项项全国首创、“刀刃向内”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型政府构建举措,切实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协同联动,形成改革合力。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率先全面建成“统一受理、整体服务”的企业办事“一网通办”系统;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有事必究”的政府综合监管体系;将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集中,所有涉企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所有建设项目集中验收;“窗口无否决权”和及时响应群众反馈的“找茬"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创新创业门槛。“放管服”改革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为人民群众在浦东办事创业提供了便利,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的准入,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卡,营商环境的一大体现。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问题,浦东新区在“证照分离"改革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深化探索“照后减证”,聚焦市场准入领域,服务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按程序推动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创造条件。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便民和高效被放在首要位置,企业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可以做到只有法定时限的15%甚至更短。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得益于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就是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作为这项改革的先行区域,浦东已实现327项涉企事项全覆盖,其中“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占53%,“线下窗口只跑一次”占47%。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找茬窗口”,让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或对政府服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来这个窗口“找茬”。如今,在浦东所有的服务窗口都收起了“否决权”。对不属于本部门的事项,不设障碍设路标,引导企业找对路;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事项,不打回票打清单,告知企业怎么办;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事项,不给否决给路径,与企业一起研究监管新模式。在开辟线上线下“请您来找茬儿”意见征询通道的基础上,各服务中心聘请了首批“啄木鸟”专员,让群众一起来评判政务服务“流程顺不顺、效率高不高、服务好不好、手续繁不繁”。

位于临港自贸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奠基到大规模交付,仅用了1年,相比特斯拉美国弗里蒙特工厂的5年大规模量产,足足压缩了80%的时间。特斯拉背后的“浦东速度”凝聚着上海和浦东总结全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快速落地经验,推动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成为常态化制度安排。《通知》把“浦东速度”常态化作为一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将正式对外推出第三批“特斯拉式”重大产业项目,让“特斯拉经验”从“特事特办”变为常态服务,让“特斯拉速度”在更多项目上得到体现。2020年以来,上海以“特斯拉式”项目推进为样板,全年遴选两批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百亿级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20个月,这是上海超级工厂破土动工到国产Model 3出口欧洲所用的时间,每个环节都是‘中国速度’的最佳体现。”特斯拉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正是在上海浦东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特斯拉创造了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新纪录。

与“特斯拉速度”异曲同工的还有对新业态发展的包容态度和快速响应。浦东面对新业态不问“能不能”,只问“该不该”,率先为“盒马鲜生”颁发了全国第一张“互联网+生鲜超市体验店”食品经营许可证,接着又把互联网功能业态加入食品经营许可证。针对集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功能为一体,同一食品经营者在同一经营地址需要办理多张许可证,通过互联网经营食品等问题,在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创新审批和监管方式,审慎包容新业态发展。而对于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设经营范围不超出母体经营范围且不涉及行政许可的分支机构,浦东将对其免于办理设立登记,只需办理营业场所备案,简化企业分支机构设立登记程序。这项“一照多址” 备案试点的对象已从内资企业扩展至外资企业,试点区域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展到上海市。另一项综保区内租赁退租飞机异地委托监管创新试点,则实现了全国首架综保区内租赁飞机异地委托监管,使得上海融资租赁公司首次在异地走通全流程“进租 转出"各环节。

多渠道、多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浦东塑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国首创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知识产权纠纷集中发生地设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高效协作,与市知识产权法院、区法院、区检察院开展合作,在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办公室”,委派技术调查官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拓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的资源和能力,与中国贸促会建立商事调解和海外维权合作机制,与上海知识产权仲 裁院建立仲调对接机制,获批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

同时,在绩效考核工作中,浦东围绕经济总量、地均产出、在全市全国的占比和地位、领先性、影响力、创新能力以及当好 “店小二”角色等六大要素和重大任务、重大改革、重要荣誉等“三重”情况,打好“进步指数分”,全面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担当作为情况,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考核结果与干部选用、评先评优等挂钩。

聚焦制度型开放,补齐制度空白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跨过而立年,雄壮再出发,浦东仍在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密码。浦东所承担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新片区试点,处在制度型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更加需要以系统集成指导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设计和执行能力,主动承担新开放举措面临的任务,促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稳健推进。

在制度型开放方面,《通知》清单列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成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工作室、试点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改革、浦东国际人才港构建人才服务生态圈等4项共8条创新举措。

在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看来,聚焦制度型开放,就是要打造我国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旗帜,就是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补齐制度空白点,推动正在探索的改革试点加快转变为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为我国参与甚至引领国际经贸新规则打好基础。

“排头兵”意味着担当与责任,“先行者”意味着勇气和探索。浦东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营中率先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构建中国特色资本账户开放的新渠道,为未来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进行创新性制度探索。在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中,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作为以人民币为本位币、本外币规则统一的可兑换账户,实现本外币跨境结算、人民币境内结算以及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兑换,改变专户专管专款专用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设立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基础性制度,各类自由贸易账户的资金活动及风险均控制在分账核算单元内,同时构建自由贸易账户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线审慎监管、二线有限渗透”的资金跨境流动管理基础性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探索经常项目开放向资本项目开放逐步挺进的路径,也促进了金融和实体经济通过创新账户系统进行融合。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率先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依法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对上海加快推进仲裁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浦东法院探索建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成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解决工作室, 集合三方人力和资源集中开展纠纷化解和日常联络协调工作,形成软、硬件专门化、统一化的一站式纠纷解决工 作平台。通过建立诉讼和仲裁衔接转换快速通道、提供争议解决机构名册、完善外国法查明、帮译服务等审判辅 助性机制,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回应中外市场主体高效解决涉外商业争议的需求。

从当年的“800壮士”到如今集聚近150万来自各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浦东新区始终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全力用不断厚植的人才土壤,吸引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浦东产业创新升级,也亟须构筑“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全球双向流动的资源配置枢纽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进一步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浦东建成上海浦东国际人才港,打造高能级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和人力资源配置枢纽,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和在线服务等功能平台,打造高能级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和人力资源配置枢纽。全覆盖集成整合人才审批业务,探索推出外国人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 ”和“一网通办” 服务平台,把多部门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实行“一表申请,一网办理”,审批时限从 12个工作日压减至5天。全场景推进智能审批应用,通过附件智能识别、文本智能审核、机器自主学习等新兴技术应用,实现申请端智能化填报,申请人由表格填写者转变为校对者;实现审批端智能化审核,审批人由材料审核者转变为复核者。全领域链接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推出“创业首站”“双创加油站”等服务品牌,举办政策 宣讲、产业交流、项目路演等各类人才活动。全方位提供精品化个性化服务,设立高层次人才精品服务专窗,为专家及其团队解决各类诉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优势,满足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任务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浦东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并制定发布《关于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试行办法》,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作为创办科技型企业的身份证明,与中国籍公民持中国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证明创办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高效能治理,聚焦生活品质

当今的浦东,以占上海全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贡献了1/3的经济总量,成为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必须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一手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手聚焦高品质生活,浦东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繁华都市和美丽乡村的生活更有温度。

在高效能治理方面,打造“城市大脑”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建立“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建设运行街面秩序智能管理模式、建立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记分管理制度、探索建设乡村人才公寓等8项17条创新举措被列为典型。

在浦东陆家嘴,15分钟的距离内能办不少事。以社区为圆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着眼点,使群众从家门口(居村委)出发,城市化地区步行15分钟,远郊地区骑行15分钟,即可享受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并对缺配设施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补齐。 搭建可视化信息平台,对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分析,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对缺配项目做到挂图作战、逐一销项。综合运用单独设置、复合叠加、整合嵌入、资源共享等多种模式,通过盘活存量增加一批,通过“家门 口”服务站补缺一批,通过规划完善建设一批,加快推动相关项目和功能落地。

通过打造“城市大脑”,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浦东新区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据介绍,“城市大脑”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打造“城市大脑”综合信息指挥平台,构建起主动发现、自动指令、快速 处置、实时反馈的城市运行管理闭环。构建组织体系,整合城管、公安、生态环境等城市管理力量,贯通新区、街镇、村居三级 管理体系。建设应用场景,形成覆盖设施、运维、环境、交通、安全、执法等领域的城市运行智能管 理场景,并提取核心管理要素实现实时监测。加强系统集成,通过共享浦东各区域的监控视频,接入市级部门和区级单位的业务系统,部署物联网感知设备,实现视觉、听觉、嗅觉一体化感知。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浦东为此探索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根据《关于浦东新区 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的意 见》及配套实施办法,加强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平衡,提升基层公 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区级层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平衡,把镇一级的区域规划、招商引 资、基本建设等核心发展权统筹到区层面,进一步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量效率。强化街镇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职能,把综合管理、绿化市容、房屋管理等管理权下沉到镇一级,赋予镇在人事考核、规划参与、重大决策建议、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权力, 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立重要协调事项基层约请制度,基层遇到难题可向上级职能部门发出约请,相关部门要 尽快安排,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实现“部门围着街镇转、街镇围着居村转、居村围着群众转”。

通过推动教育、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服务资源下沉到村居,浦东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覆盖全部居村的“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居村委设立家门口服务站,自2017年起,浦东把全区所有居村委办公场所改造成“家门口” 服务站,竖持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标识统一化。基本公共服务下沉,通过区级机关下沉行政服务资源、区域化党建整合社会资源、社区挖掘自身资源,为居民就近提供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等七大类 基本服务。完善服务功能:在村层面,“家门口”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四站一室”,包括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和村卫生室;在居民区层面,“家门口” 服务站统一设置接待、服务、议事、活动等四大功能区域。“家门口”服务已成了浦东改革为民的新尺度。未来,浦东还将打造可阅读、能漫步、有温度的高品质城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浦东开发开放三十余年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一个个重要奇迹,“浦东经验”正是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的科学决策和规划的成功。屹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立之年的浦东将继续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以“勇当标杆、敢为闯将”的精神,领航新征程,汲取新经验,续写新辉煌。

【责编:刘丹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